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126章(1 / 2)

“夫妻对拜!”

何苏文转身面对李林兰,两人同时躬身。透过盖头的缝隙,她看见对方黑色的靴尖和红色的袍角,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安定感。

“礼成!送入洞房!”

在一片欢呼声中,李林兰牵着红绸引何苏文走向后院临时布置的“洞房。

按照习俗,新娘要先在洞房中“坐帐”,而新郎则要出去招待宾客。

厅堂里八张黑漆榆木桌呈“田”字排开,每桌围坐六人,桌面上早已堆叠起三层红漆食盒。最抢眼的是居中那桌的“看盘”,用萝卜雕成的龙凤呈祥,旁边堆着撒了金箔的蜜饯雕花,在烛光下闪闪发亮,这是专门摆着好看的,谁也不会真去动筷。

“热菜来喽!”随着一声长喝,张家厨行的帮工们托着朱漆食盘鱼贯而入。

首道便是婚宴必备的“双喜肉”,两寸见方的五花肉用红曲米染得通红,叠成宝塔状,每块肉皮上都用刀刻着囍字。

“诸位动筷!”何父起身敬酒,席间顿时响起竹筷碰撞的脆响。

任白芷那桌,任一多夹起一块肉笑道:“这肉得用黄酒炖足六个时辰,瞧这刀工,定是请了州桥头的张一刀来操刀。”

可任白芷却兴致阑珊,依旧皱眉仔仔细细打量着何家。

她身旁的李林竹用杏仁片在蜜糖里快速一蘸,手指翻飞间便捏出朵牡丹形状,引得几个孩童趴在桌沿直咽口水。

“蜜煎雕花?”任白芷一惊,终于多了笑意:“你到底还有什么不会的?”

正想着,第二道冒着热气的“金玉满堂”也上了桌。名字好听,其实就是蟹黄豆腐羹,但厨子别出心裁地在每碗羹里浮着个用蛋黄捏的小元宝。

乐棚里的笙箫声忽然转急,这是上新菜的信号。帮工们小跑着端出十来个白瓷深盘,盘中整条黄河鲤鱼仰头翘尾,身上盖着琥珀色的糖醋汁,鱼嘴还含着颗红樱桃。

“这鱼鳞片片都炸开了花!”工部的秦大人举筷示范:“得这么顺着纹路揭……“

话音未落,他身旁的刑部尚书已迫不及待把鱼鳃下的月牙肉夹走了,那是整条鱼最嫩的部位。

这边正热闹着,也不知谁突然喊了声:“新郎官!该巡酒了!”

按汴梁规矩,新人要逐桌敬“三巡酒”。

李林兰忙提起注碗,由丫鬟扶着捧托盘,盘中十二个青瓷酒盏叮当作响。

到任白芷他们这桌时,何苏文的姑妈突然往酒里扔了颗青梅:“酸酒才衬甜日子!”

李林兰面不改色饮下,却见李林竹悄悄给他塞了块姜片。

“糖渍姜片。”他小声解释道:“毕竟我是过来人。”

酒过三巡,何父击掌三声。门外立刻窜进三个杂耍艺人,领头的汉子赤膊顶竿,竿头有个十岁孩童正翻跟头;另一个涂着花脸的变戏法,凭空抓出红枣、栗子撒向宾客,取“早立子”吉兆;最绝的是个女相扑手,连摔三个挑战的宾客,最后故意被李林兰推倒,惹得满堂大笑。

月光爬上窗棂时,席间开始上“醒酒汤”。

何苏文的表姐端来个描金漆盒:“尝尝我们杭州的梅子醒酒丸。”忽然压低声音:“里头掺了龙眼肉,夜里……”话未说完自己先红了脸。

何父把个沉甸甸包袱塞给李林兰:“苏文打小怕黑,这盏走马灯你挂帐子里……”

灯面上画着《会真记》故事,转到第三幅恰是“月下佳期”。

檐下灯笼被风吹得摇晃,光影在众人脸上流转。乐工们吹着调子,几个微醺的妇人跟着哼唱,小孩们打着拍子把筷子敲缺了角。

任白芷最终也没与刘韵说上话,心中虽疑惑不减,但婚礼的喜悦,也让她忍不住往好的方向想。

也许真是她多心了,说不定刘韵大病一场,真有所感悟呢?

但在她没看到的角落,一黑影迫切地询问着刘韵:“掌柜的,他们又来催了,这次怕是瞒不下去了。”

第107章 破产

“刘记出事了。”

消息一传开, 汴梁的商贾们顿时炸开了锅。

“什么?刘记的交引兑不了?”街头巷尾,酒楼茶肆,人人都在议论。

“我才买了一百贯的米交引, 这可怎么办?”一个布庄老板脸色煞白,攥紧手里的票据,慌张地向同行打听,“早知道, 我就该学你去找任氏基金了。”

“嘘!”有人低声提醒,“可别嚷嚷, 听说刘家两位当家被官府请去了,这事儿怕是闹大了。”

“天啊……不会是像前年那家钱庄一样,票据作废吧?”

“福记跑了,刘记垮了,谁知道接下来还会不会有别的?”

“那岂不是任氏基金也不安全?”

铺子里,茶馆里, 议论声此起彼伏,一时间人心惶惶。

李家收到消息时, 何苏文已哭得眼睛红肿。

李林兰托人四处打听, 最终弄清了前因后果。

原来,自任白芷走后,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