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148章(2 / 2)

刚上岸,便驰来数百人马,将众人团团围住。

战马嘶鸣,打着响鼻,谨慎而戒备地转着圈。成之染被挤在人群中,一眼望到为首的年轻将领,登时大喜道:“宗郎君,是我们!”

那人赫然是宗寄罗之兄宗冶。她心头一动,又留心宗寄罗的踪迹,但显然对方并不在此地。

宗冶认出是她,一时间难掩惊诧,连忙下马迎上前。

李临风道:“我等求见卫将军,请阁下带路。”

宗冶没见过这人,成之染连忙解释道:“此乃兖州刺史李侯。”

宗冶会意,当即将众人领进城中,又派人去军府报信。

豫州刺史府修得宏阔,六扇朱门光可鉴人,颇有些雍容气象。众人在门前等候,不多时便有人前来引见。

宗冶与他们分别,见成之染就要进了门,忽想起一事,又喊住她道:“卫将军近日抱恙,成娘子可注意些。”

成之染应下。

当年奉送天子回京途中,她曾在西府逗留,当时的守将还是荀康祖。荀康祖早已病逝于荆州,如今物是人非,几多感慨激荡于心,在见到李劝星那一刻竟生出一丝悲凉。

她与这位卫将军已数年未见。

对方年纪与成雍相当,如今也已四十有余,相貌端正,浓眉大眼,斑白鬓发并未减损其威严,反而平添几分冷厉。细看时,眼角已布满皱纹,又比旁人更深沉一些,说不出是岁月的痕迹,还是数年间兵争和仕宦的劳损。

成之染想起宗冶的话,果然见李劝星面带疲态,似乎有几分憔悴,便疑心所谓“抱恙”也并非寻常染疾。

然而李劝星一开口,仍旧是声如洪钟。

他与李临风阔别已久,对这同祖兄弟有无尽的话要说,可碍于徐崇朝诸人在场,言语间多有未尽之意。

成之然垂手默立于徐崇朝身后,玄衣直髻的打扮俨然如寻常军士。李劝星起初并未注意她,李临风亦不得机会引见,直到半个时辰后,成之染见二人依旧谈论些私家旧事,不由得有些不耐烦,眼神便在堂中四下飘荡,将边边角角都看了个遍。

李劝星虽出身宣武军中,却又与成肃这等寻常武将不同。他颇好风雅,堂中陈设坐具精致素雅,于细枝末节处流露出主人翁的巧思。主位两侧立着高高的青花缠枝竹节熏炉,李劝星案前亦摆放着白釉莲纹博山熏炉,香气丝丝袅袅,在堂中缭绕不绝,成之染虽然看不出其中门道,但打眼便知,这堂中焚香是极为讲究的。

李临风渐渐觉出堂兄今日格外多言,话头却绕来绕去,似是对眼前战事闭口不言。李劝星不提,他也插不上话,只得任由对方侃侃而谈。

成之染正盯着主位背后的屏风发呆,恍然间似乎堂中静默了一瞬,她目光一顿,冷不丁与李劝星四目相对。

堂中的静默顿时绵延不绝,李劝星锐利的目光落在她脸上,面色似有片刻迟疑,一句话戛然而止,生硬地断在此处。

成之染露出个怡然的笑容:“第下不记得我了?”

“原来是成家小娘子,”李劝星带着淡淡的笑意,道,“数年不见,小娘子风姿更胜往日。”

“又让第下见笑了,”成之染不与他客套,径自道,“家父在东府脱不开身,让我给第下带个好。”

李劝星命人给她看座,道:“令尊可好?”

成之染欣然落座,道:“家父已是年近五旬的人了,一年来在三齐苦寒之地鞍马劳顿,前些日子回京之后时不时腰酸背痛,又赶上梅雨,实在是恼人。”

听她这么说,李劝星一笑:“这也是难免。我春天里偶感风寒,没想到怎的也治不好,拖拖拉拉险些折腾了半条命去。到底不像你们年轻人,风吹雨打,身子骨还硬朗。”

“第下怎说这些话?”成之染笑道,“我看第下龙章凤姿,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李劝星捻须叹道:“我与你二叔同年,如今也四十有三了。”

说罢,他站起身来,徐步走到门前,成之染跟上去,便见他指着庭中蓊郁的桂花树道:“你便如这株未开花的树,前头尽是芬芳馥郁的年景。常言道,人过四十天过午,我已过了这时节,连花枝都老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