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湖道的普通县城,那富户也不过就是在一条街两边吃饭,无非是每顿多吃两个蛋一碗肉而已,什么人力车,根本没见过一辆,那这阿秀的话,能引起什么共鸣呢?
可是,在羊城港这里,阿秀的抱怨,很多人就觉得非常亲切了,都是感慨道,“这话也有理啊!如今的羊城港,有办法的人,彼此结交,互相平事儿,这不是也很常见么?这阿秀是个有眼色的女子,话也说得中听!”
更有人对于董惜白这个作者,也跟着推崇起来了,认为她是很敢写的,“这样针砭时弊,好胆量的文字,也有许久未见了。这《羊城小报》,也很值得买!是为我们百姓发话的好报纸。”
这些话,粗听起来也没有什么,大家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但仔细想想,却会令很多人害怕——《羊城小报》,针砭时弊,为百姓发话,那对应的不就是其余报纸,尤其是官家发的《买活周报》,不能针砭时弊,不能为百姓发话了?再把之前窦湄的文章稍微一联想,很多人都会重新看待起《红粉案》来,认为阿秀所提到的‘有办法的人,照样有办法’,‘亲友间打个招呼’,是在影射沈家,影射传媒界中的吴江乡党了?
自古以来,文字容易获罪,便是因此,明明或许只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有心人解读之下,却处处都是影射,甚至越想越是振振有词:你要是没有心思,为什么突然写起本朝的故事,借着阿秀的口,胡乱诬蔑起如今的风气来?这样妖言惑众,有心引导百姓抱怨官府,你存的是什么心那?这样的人,简直人人得而诛之,就该把你送去挖矿,你就老实了!
在这样义愤填膺的心态下,仇恨便得到了充分的滋长,让敌意有了充分膨胀的空间,似乎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也都是有理由的。随着《红粉案》,在羊城港的影响逐渐扩大,民间多有了附和抱怨的声音,顾眉生便有些担忧董惜白会被人明里暗里的找麻烦——这时候倘若只是写文章来回击,那还好了,最怕是忽然栽赃陷害一个什么罪名,把她陷进去了,那才棘手。
不论如何,这一次沈家方面,继续保持沉默,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毕竟,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吧,这影射出来的第二巴掌,打的也的确很重,这一日恰好顾眉生稍微有些闲空,拿了一些契书过来,让窦湄等人签字,几人正议论此事时,正在翻阅报纸的吴香儿,便忽然道,“呀,有文章在批惜白了——嗯?《羊城消息》,我看看,作者是……卢马姬?”
她有些困惑地翻了翻报纸的头版门脸,眉头也皱起来了,“怎么回事,为何会是她这个洋女——又为何会是这份洋番报纸,突然间来做了这个打头阵的冲锋呢?”
--------------------
存稿箱更新
第1257章 卢马姬阴阳怪气
=================================
“《以出身论人是否违反就事论事之最高原则》——这个卢马姬卢老师, 起的标题,还是这样的诘屈聱牙。她接连的几篇文章,题目都很长,其实这样不好, 做学问可以, 做报纸文章,就是要越浅显直白, 越耸动越好。”
“怎么也没想到, 她会跳出来做这个马前卒。据我所知,她刚刚在《衣食住行》, 得到了一份工作呀, 是被张利青引为奥援的, 按理来说,张利青手里缺人,对我们本该是招揽为主, 怎么……这还要踩着我们,为卢马姬进本部,铺起台阶来么?”
吴香儿是最不解的一人,也因为她知道得最多, 顾眉生听了, 也是有些费解,但还是说道,“若如此, 也不奇怪, 敌人的敌人, 未必就是我们的朋友。也许是沈主编为了证明, 周报编辑部本就不拘一格降人才, 特意想到了卢马姬这个人——之前,恐怕也有耳报神,把张主编的动向,密告给她。”
于是,作为把卢马姬调入本部,并助其站稳脚跟的交换,便让这驳斥的文章由卢马姬来发,此人和沈家毫无关系,而是张主编的人。她来发这篇文章,又可以显得是公道之论,也保持着沈主编超然的形象;
又可以显示出张主编对于沈主编的拥戴,有力地驳斥了窦湄在文章中提出的,编辑部中,凡非吴江一派,以及旧式人家出身的编辑,都被排挤得无法立足,只能拥挤在副刊中,成为装点的指责。
——虽然这样的指责,普罗大众也无人关心,但上头过问的话,众人的口径还是很重要的。有没有排挤,全看张利青,张利青说有,那还要举证,可倘若她都说没有了,那上头还能说什么呢?
吴香儿几女,这一个多月,其实也是在等待张利青方面的示好,没想到,等来的第一个有分量的人物,却是张天如,而张主编却毫无动静,今日看了报纸,才知道大概自己是被利用为交换的筹码了。要说不感到失望,这是不可能的,顾眉生道,“先看看文里怎么写的,核心思想倒是全在标题中写出来了。这是用唯才是举、就事论事来作为反驳的思路了。”
几女一边说,一边已是把报纸摊在桌面上,几人挤在一起,一目十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