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买活 第491节(6 / 8)

都有带动移风易俗的作用。

其余两名乘客,也是一边喝热茶一边赞道,“黄主任说得对!小三线虽然花钱,但好处当真是可以眼见的,就是衙门也缺钱,一时铺不开,就不知道南湖道哪里能抓些钱出来了——这个个省道都有自己的产业,江左的瓷器,往下更不必说了,川蜀的矿、丝、牛,倒显得南湖道这里有点苍白了,除了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紧俏货色,如今偏偏米又不值钱了!”

这都是南湖道的吏目,才会这么上心。陶珠儿听了则是想到自己要去的彩云道,忖道:“其实南湖道还好说,靠着大江,差不到哪儿去的,米不值钱了,只要地还在,自有作物可以种植也能卖得掉,这里交通便利呀!彩云道距离外界交通极其不便,好像也没听说有什么名贵特产,真不知道那里会是如何蛮荒模样,又该怎么发展了,小三线能建到彩云道去么?”

对于南湖道的发展,黄超也没有指点江山,这毕竟是衙门的事,他和陶珠儿观点是一致的,“如今川蜀尽入买地,交通都是通过大江,南湖道沿江一带难道还能穷了么?上游繁华,下游繁华,发展起来不过是时间门问题!”

听他言谈之间门,对于川蜀的发展程度似乎推崇备至,至少认为绝对胜过南湖道,比江左道可能都不差什么,大家也是好奇心起,都问道,“川蜀居然富庶至此么?还以为历年来人口流出,尤其是三峡疏浚之后,航运便利,离川务工者甚多,比起以前叙州独自得势时,会略微萧条一二呢?”

黄超是叙州人,对此自然非常清楚,也是摇头道,“汉人是少些了,本来也以为劳动人口会少,但意想不到的是,夷人多起来了——很多原来在彩云道、黔州道的夷族,通过同族传话,都跑到川蜀来种田!这个,你们没有想到吧?!如今农工两业,和以前相比还更繁盛些!”

这的确是未曾想到的发展,大家听了,都吃一惊,陶珠儿也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居然和川蜀也有联系,闻言不由惊道,“夷人跑到川蜀来,那彩云道的人口是不是变少了?和汉人的关系,处得怎么样?”

“嘿,这你就更想不到了——彩云道的人口也没有变少,相反还比以前更多了些,你猜这是为何?”

黄超拿了拿架子,把大家的胃口都给吊起来了,这才笑着给陶珠儿带来了一点对工作难度的不祥预感,“我们汉人往南洋跑,可南洋骠国、安南、缅国那些人,想着法子也在往北跑啊,买地的日子好过,难道他们真就一点没感觉吗?”

“现在的彩云道,也是有点乱了套了,呼朋唤友,从南洋跑来的夷族多得要命,如果不是有知识教的帮助,我看,衙门吏目、更士,真未必能管得过来!”

第1044章 辣椒特别辣,山也特别山

身在绍兴的时候, 好像沿海地区就是天下的全部了,所在乎的,不是羊城港、南洋, 就是北面的立志城,哪怕连敏朝京城, 其实距离港口也是不远。陶珠儿也是身在南湖道,才意识到, 其实华夏的内陆地区,占地广阔,人口众多,也是不可忽视之地。

而且,内陆的发展程度和沿海地区,有极大的差异,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还在于交通——若说在绍兴等地,都感觉到交通不便, 出门辛苦,货物运输也不方便了,那内陆的交通该如何去形容, 陶珠儿都没词了。

沿海这里,最难走的一段山路,无非也就是一两天而已, 很快就会到达官道主干, 接下来再走个一两天就能到港口了,货物一到港口,运送难度、成本都会下降到非常舒适的区间, 可在内陆这里就不一样,南湖道一旦离开水运,往两岸深山里走,山峦起伏,修路难度极大,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买地沿海这里,山区至少都修整了有官道,虽然未必都铺设水泥,但道路如今已经通畅,基本上,任何一个村落前往临近驿站的脚程,不会超过两天——再要往深山里去,那条件也就太艰苦了,那些曾经的流民、黑户群聚而形成的村子,如今泰半都废弃了,在江左也差不多是如此。但在南湖道这里,官道主干道水泥化的进程,都还刚刚开始哩!

要把沿江的官道给先修葺起来,才好把水泥等资源往纵深的州县去运,这还必须结合南湖道境内水泥厂的建设,因为如今水泥的产量,对比起需求来说还是相当稀缺的,各地的水泥厂显然必须先满足自己省道衙门的需求,才能往外去运,对于新纳入买地版图的省道来说,因为买活军一口气吃下了极大的地区,发展的难度显然比从前要高,资源的获取,得靠主官自个儿筹谋,对上争取,对兄弟省道甜言蜜语地请求支援、交换利益等等,肯定不像是从前,一次只吸收一小块地盘那样,发展起来轻松如意,什么资源都给备好了,就等着往下发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内陆省道的交通发展,速度肯定就更加缓慢了,沿江州县往外,越过平原湖区,一旦进入山区,路就非常不好走了,官道或者本来就没有,或者年久失修,那些隐居在其中连缀的村落,跑一趟需要七八天脚程再正常不过了。

那些地区的村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