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了加入饮子里的冰块,本身,放在冰块里的玻璃瓶中,倒出来的饮子就已经是冷气森森、冰凉可口了,甚至还能再放入冰块,不论饮子口味如何,这份奢靡,就令多少外番称羡,尤其是南洋的那些王子、苏丹,更是痴迷不已。而北面的洋番则犹喜饮子档口这里额外放置的砂糖,其实本身,多数饮子已经加了糖了,但为了众人的口味,冰块和砂糖还能自取,这些洋人吃口极甜,而且还喜欢酸味调剂,倒半杯里木薄荷饮子出来,加半杯子的冰块,两大勺白糖,这是最受欢迎的饮子。
除此之外,酸梅汤、茅根竹蔗饮、玉米饮、五黑饮、紫苏丁香饮、五味饮、五色饮、桂花饮……这些或老或新的饮子,也是一应俱全,大家挑花眼了,不知道该选哪个瓶饮都来不及呢,直到随着这两个番人到了档口前,才发现其实打横一条桌子上,还放了纱布缝好的小茶包一罐罐琳琅满目,又有小巧玲珑的茶壶、瓷炉配套,瓷炉里面插蜡烛或者炭火盘加热的,给食客自己烧茶吃——很多人都想到了,其实这还能起到温酒的作用,只是餐厅不供酒,至少眼下是不供,不知道后续怎么说,或者食客能不能自带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调味料放着,旁边标了小黄签子,有肉桂、丁香、八角、糖稀等等,众人看了都笑道,“这是给茶添色的吧!”
这倒也不假,如今民间很多人吃茶,除了清茶之外,还是喜欢吃加了各种香料的八宝茶、擂茶,那么也就都用得上这些调料粉,那两个大食商人,便拿了一个装了黑色粉末的瓶子,擓了两调羹出来,又擓了一勺细腻的白糖粉,一勺豆蔻粉,加入茶壶之中,斟入清水,又要来炭火——蜡烛是给茶水保温的,要烧滚水那还是需要炭火。这样烧了起来,加热过程中,时不时地打开壶盖,仔细搅和,不久,众人就闻到了一股难以言喻、芬芳馥郁的香气传出,纷纷叫道,“好香啊!”
“还当这黑粉是什么香料,配着茶吃的,没想到居然自己就是一味饮子!”
“真是一种特异的浓香!”
这一壶的容量有限,大概也就是两三个人喝的,想款待更多人也是做不到,早有那好事的食客,学着自己也泡了起来,不多时一瓶咖啡粉就都用完了,侍者忙取来新瓶子,还有些人,别出心裁,不加豆蔻粉和白糖,要来热水,直接把那粉冲进去,过一会尝了尝,眉眼立刻皱起来,一言难尽地道,“好苦!刷锅水似的!”
这么做法,当然也没有香气,旁人都道,“那这肯定是你没有得法!”倒不曾因此减损了对这饮子的印象,都纷纷赞道,“果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
有了香气,这就是受人欢迎的饮子了,不少人都对咖啡两个字上了心,认为就算不喝,也可以作为焚烧的香料——香料这东西就是如此,可以饮用也可以烧用,也可以浸油来抹身子,作为香露的一种。豆蔻、花椒、艾草、佩兰等等,都是例子。那两个大食使臣,见到自己的饮子被人称赞,也是面有得色,他们的汉话都说得很好,于是放大声音,对大家介绍起烹煮的要点来,“煮沸了以后,暂且移开,稍微凉下一点以后,再煮沸一次,这样煮沸三次,风味最浓郁,表面的泡沫和油脂,散发芳香。这时候如果有那加了糖的醍醐奶,风味会更加的好。”
说到这里,他左顾右盼,显然想在调味料中寻找他说的这种冷僻的奶制品,但却无功而返,羊城港这里是没有多少奶制品供应的,于是只好示意大家用糖稀来代替,把那杯散发浓烈香味,褐红色泛着泡沫的小杯饮料中,再加了一匙糖稀,搅拌后递给皇帝,请他品尝。周围的食客,全都念念有词,加以效仿,按照他所说的,先仔细嗅闻咖啡的香气,再缓缓品一小口,大家喝了,都是挤眉弄眼,惊道,“好辣!”
的确,这饮料味道浓郁,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俱全,先是一股浓郁的苦味,随后便是豆蔻的香辣,接着,糖稀的甜味开始泛起,萦绕口腔的后味却又有一股芬芳的果木香气,以及淡淡的酸香,和普通饮子相比,口味要复杂得多。就犹如浓茶一样,不是可以大口饮用的东西,喝下去之后,浑身一颤,有些人身体有些微不适,昏昏沉沉的,喝了之后立刻就警醒起来,好像浑身毛孔收敛,把一股子暑气全都给排出去了。
要说单纯的甜味,那和糖水无异了,华夏的食客不是不能接受苦饮子,譬如凉茶就是好例子,常饮的茶叶茶,入口也是发苦,因此他们对这‘咖啡’,品尝后并不失望,反而相当的好奇它的效用——所有的饮子都不是单纯的甜水儿,必然都有自己的功用,这也是华夏根深蒂固的印象了,哪怕就是黑米、黑芝麻、黑豆磨成的五黑饮,都要给它安上一个生发的功用,更何况这种异域的饮子呢?
“这可是上好的饮料,能让人精神百倍、烦恼全消,提神的作用非常好,而且可以消暑,我们居住的地方,夏日炎炎,我们往往饮用它来排汗避暑,可以说是包治百病,吃多了喝它、受寒了喝它,我们认为这是诸多饮料中最值得推荐的一种。苏丹的宫殿,一天都离不开它。离开故乡时我们带上了大量的咖啡,但是,这东西在大食之外的地方,没有什么名气,没想到买活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