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书好,被田师傅和教书先生推举去县里,那更不必说了,简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大家都会偷偷地去他的祖坟那里看看,是不是在冒青烟呢!
不过,虽然把地域搬迁看得很重,但生活方式的改变却是很彻底的,这些百姓很快就都剃了头,按照田师傅和教书先生的叮嘱,虔诚地遵循圣训,更换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注重卫生、尽量洗澡,按要求种地,没事就去读书,到村口来听报纸……虽然听报纸常常沦为东家长西家短的开大会,大家对于报纸上非笑话的内容丝毫也不关注,有一种能混则混的感觉,但是,该听话的时候他们倒也不打折扣,尤其是种地上,指哪打哪丝毫不打折扣,因为第一年田师傅来的时候,就有了很惨烈的对比,凡是能听田师傅的话去种田的,收成都不差,按老经验来给新稻种施肥的人家,一亩地就硬是少收成了上百斤谷子呢。
至于红薯,从来没种过的东西,只能是按照田师傅的指点来的,‘越听话日子越好过’,这简单的道理,可能是在过去的几年间成功烙印进众人脑子里唯一的共同认识,而仅仅只是这样的改变,就足以让他们觉得‘谢皇帝’要显著地好过‘未皇帝’了,因为以前在未皇帝坐江山的时候,听话也未必会有好日子过,只能保证你不会当即就死罢了,而且有时候即便是听话了也还是要死,而且死得也很快,似乎和不听话也没有什么差别,还不如不听话了闹将起来,至少死了个爽快。
但凡是在未皇帝治下能活下来的人家,都是很唯利是图的,只要有好处,他们可以比任何人都听话,不管明不明白这些举措的意义,反正他们只有服从,尤其是在立刻可以看到好处的事情上,村里人的合作度是最高的,譬如说耕种陌生作物,第一年,九成以上的农民都非常的好学服从,到第一年,对比一出来,这个数字就变成了九成九,剩下那唯独零点一成不服从、爱偷懒的农户,莫说村长针对,田师傅呵斥,就连其余农户都排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