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117章(2 / 2)

频上线不到半小时,就被同步推荐至写生簿官方采访页下,点击与转发数据飞速上涨。

在韩国,哪怕诸如teddy、柳熙烈、方时赫这类名字广为流传,但“制作人”这一角色,仍旧很难在公众心中形成具象化印象。

大众通常只记得演唱者。一首歌红了,对于观众来说,能记住的往往只有站在台前的人。

哪怕是像权至龙这样的特例,靠着多年积累才逐渐让一部分人意识到他也负责制作,可大多数人依然难以想象,一张专辑背后要反复多少轮推翻与打磨。

lia在youtube上传的这支视频,与k-pop语境中大多数音乐内容都不同。她拍摄的,是从旋律动机到曲式结构,从和声编排到音色选择的全过程。

她自己录制了讲解旁白,花了很长时间与剪辑师沟通,力图在保留足够技术细节的前提下不显得晦涩。

这种将“制作”完整地可视化的尝试,是少见的。

k-pop擅长包装偶像,但对音乐本体的公开却常常流于表面。歌曲不会凭空出现,那些令人反复回味的旋律、节奏与编排,每一步都来自无数次删改与推演。

这个视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一经上线,很快便打破她频道以往所有作品的观看纪录。

一部分观众顺着《写生簿》标签找来,另一部分则是从youtube首页推荐点击进入。还有人因为这支视频,反过来去查她的过往曲目与作品。她曾在作曲家协会注册的多首歌,收听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youtube、《写生簿》、论坛、新闻平台,多个平台之间迅速形成联动效应,liaki的名字以一种近乎滚雪球的方式再次扩散。

杨贤石的眼光果然毒辣。

她身上的话题点太多了。

无论是过去的偷拍事件、退赛风波,还是现在的抄袭疑云、公开亮相,亦或是她本身的外貌、天赋、学历总之,她引发人们的窥探欲、讨论欲。

短短一个月,liaki的名字被大韩民国所熟知,无论好坏。

而另一边,节目录制结束后,lia终于空出时间,回归学校。

除了每周例行的youtube更新,她暂时没有给自己安排新工作。

夏青打来电话约她见面,她这才意识到——从几个月前她们在电视台附近的碰面算起,她们已经快整整两个月没见了。

第96章

和夏青约在第二天晚上见面。

那之前,她照常去了学校。

上午只有一门两节连上的《近现代伦理学发展》。这门课并不只面向哲学专业的学生开放,而是被纳入通识选修,任何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申请修读。讲授内容涉及思想史、社会结构、制度批判与当代政治伦理,向来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口碑极好。

授课的是哲学系的一位老教授。

他年轻时留学德国,在海德堡大学任教多年,著作等身,在学术界声望不小。年岁渐长,终究选择落叶归根,被首尔大学作为特聘教授延揽进哲学系。因此无论哪个学期,这门课的出勤率都居高不下,哪怕启用了校内容量最大的阶梯教室,也依然一座难求。

lia来得很早,坐在阶梯教室中间第三排的位置。

因为不住校、有时还因工作缺课,她在本专业熟悉的同学并不多。打开电脑坐下后,她看着学生们三三两两陆续走进来,有的面熟,有的陌生,却几乎没有能直接打招呼的人。

随着大教室里的人逐渐填满,她察觉到几道含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学校并不是与世隔绝的真空。哪怕是首尔大,也总归有学生看电视、刷论坛。更不用说《kpopstar》这种国民级节目,路过的狗都能说上两句。

所幸这些视线大多只是短暂的好奇,倒没什么敌意。lia没有特别在意,戴上耳机,调出课程文档,开始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这门课她过去两个月基本是靠录音和ppt跟进的,课程节奏快、阅读量大,期末还要提交一篇难度不低的长篇论文。所幸她课下花的时间够多,真正坐进教室时,倒也不觉得脱节。

教授戴着厚重的老花镜,点开ppt,从十九世纪的社会契约理论讲起,过渡到当代资本逻辑的异化结构,贴近现实,深入浅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