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扫了圈,露出个真心实意的,不可置信的表情。
安伯益说:“大梁派出了刺客,要来京城杀我,正是那个不留山的宋回涯。只是马将军先作了她的剑下魂。他是个忠烈之人,我猜他是察觉了宋匪的踪迹,欲要捉拿,却不慎被宋匪反杀。当赏。”
阿勉心情大起大落,仿佛在听什么诡谲怪谈,微张着嘴,眉头紧拧,又担心是安伯益对他的试探,不敢贸然接话。
师姐不是已经离开京城了吗?怎么还能前来行刺?
他云里雾里的表情,落在对面三皇子与安伯益眼中,被当做是心怀嫉恨。
安伯益厉声敲打道:“我如今身边唯有诸君可信。大难当前,不论亲疏,皆是一家。兄弟间勿再生谗隙,当以大局为重。”
阿勉面带谦卑地低下头。
一老臣询问:“不知那玉片现在何处?”
“在隔壁,正由三名工匠加紧修复。”安伯益漫不经心地答了句,重归正题,郑重道,“我今日请诸君前来,是为共商国策。诸君皆是王佐之才,我领兵驰骋多年,得亏于诸位贤能辅政安邦,才使我大宁国运昌盛,威服四方。这份基业,本该传于子孙后世,百代千代,而今却因奸臣蛊惑,岌岌可危。还请诸位兄友,与我开陈布公,说几句实话,眼前疾困,当以何解?”
他说得诚恳,面带悲戚,甚至要声泪俱下。
可屋外林立的长矛,与身侧环立的护卫,足见对众人亦不信任。
一众公卿语气低沉,互相推脱,商讨许久,计无所出。
安伯益耐心听着众人议论,喜怒不形于色,坐得累了,开始泛起困意,便换了个姿势,用手支着额头,继续坚持。无意放他们离去。
殿外狂风大作,寒云低压,门板被吹得晃动,发出阵阵碰撞的杂音。
老臣一再望向门外,始终不见天亮。
无人前来通报时辰,叫每一刻都变得分外难熬。
阿勉摩挲着指尖,表情肃穆地思考着所谓的玉片,比照着魏凌生给他传来的消息,猜测多半是安伯益误解。
思及一墙之隔外的石匠,登时有些脊背发寒,如坐针毡。
赌?
赌得起吗?
他抬眸看一眼安伯益,又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心念电转,难以定夺。
正当众人各怀鬼胎,独自盘算时,一将士冲到殿外,跪倒在地,冲着里面凄厉喊道:“陛下——陛下!梁兵打到城外了!”
安伯益听见了,但没听明白。
将士尖锐地嘶吼:“陛下!梁兵打到京城了!”
安伯益张开嘴,瞳孔震颤,大骇道:“梁兵怎会在城外?他们不该是在北章吗?”
殿门推开,宫灯照出一地惨淡的影子。
阿勉倏然起身,指向门口的传信士兵,叱咤一声,道:“怎么是你?”
他迅速后退,张开手臂护向安伯益。
众人尤沉浸在梁兵横跨千里,神出鬼没地出现在京城外的惊天变故之中,听到阿勉这句大喝,感觉魂魄出窍,浑身跟着打了个哆嗦。如临大敌,纷纷朝墙边退去。
连那将士都被唬住,不明就里地望着他,哑然失声。
不过瞬息之间,阿勉骤然发难,长臂方向一转,干脆利落地扭断安伯益的脖颈。又劈手夺过边上侍卫的佩刀,接连砍杀两人,在一帮大臣尖叫之中,抢先喊道:“三哥是反贼,杀了他!”
亲卫中安插的几名同伙见他出手,跟着他一道这样喊。
三皇子亲眼看着父亲被阿勉一招毙命,又被兜头泼了盆黑水,整个人陷在不真实的震撼之中,大脑无法思考。
直到被身边人推倒在地,才从那六神无主的状态中抽离,耳边灌进无数的呐喊,跟着叫道:“杀他!他杀了陛下!他杀了父亲!”
殿外的亲兵不知该听谁人指示,左右张望不定,阿勉已趁乱冲杀出去。
阿勉悍勇地冲击,见人拦路便砍,趁着众人回神之前,旋风般闯出那扇高立的宫墙。
他砍得刀口卷刃,在街上抢了匹马,浑身沐血地冲向城门。
此处正是兵荒马乱,梁兵在外面发起狂风暴雨似的冲锋,守城的将领双目充血,声音沙哑地指挥着将士抵住城门。
阿勉朝着驻守的士兵喊了句:“拦住我身后的人!”
众人正焦头烂额,有几名小兵下意识顺从他的指令。
将领循声朝他看来,茫然叫道:“殿下?”
阿勉大步流星地走上前,一刀砍下他的头颅。
在场众人皆是错愕,傻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阿勉吼道:“他是反贼!”
阿勉平日在外凶名太盛,众人不疑有它,大惊这将领城府过深,他们竟一无所觉,匆匆与其尸体拉出三两步的距离。
后方一队亲卫相继赶来,被守城士兵拦住。
双方推攘中动起手,亲卫只能大喊:“七殿下是反贼,陛下有令,见他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