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92章(1 / 2)

郑国嗫嚅了许久嘴唇,才喃喃开口道,

“秦王,他真的不想杀我们吗”

“先生有才有德,教徒有方,寡人岂会因为韩王的毒计,就迁怒于你们水家众人?寡人不但不杀你们,还要重用你们,不知先生可愿为秦国效力?”

在群臣侍卫的簇拥下,秦王挺拔修长的身姿出现在众人视线中。

他朝李世民伸出一手,瞪着孩子道,

“这样的场合,你也敢乱跑!”

李世民忙松手朝父亲奔去,他又不傻,正因为今日这里到处都围满了士卒,他才敢跑来的。

郑国愣愣看着秦王,嘴角激动抽搐着,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秦王抱着孩子走来牵起他,和煦笑道,

“先生不是让寡人为这渠,起个名字吗?寡人早就命人刻好石碑了,请随我一观吧。”

来到夯实入土的石碑处时,他请郑国上前,亲自揭开覆于上方的绸布。

当遒劲有力的“郑国渠”三个大字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一阵阵惊呼和吸气声接连响起。

朝中大臣们对这条渠的命名,暗中早有各种猜测。

可谁也没想到,君王会以来自韩国的间者郑国来为它命名,这是何等至高无上的荣耀啊,从此千秋万世,每一户得到这条大渠庇佑的人家,都会日日感念郑国的功德!

有人暗暗羡慕万分,也有人感怀君王的宽容而落泪,而水家弟子们再也忍不住,开始低声抽泣起来,秦王竟有如此胸襟,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郑国怔怔看着石碑上的三个字,满是风霜的黝黑脸膛上簌簌滚落下了热泪。

他慢慢转过身子,走到秦王身前三步时停下,缓缓俯身下跪,从喉咙里喊出了铿锵有力的誓言,

“多谢秦王大恩!郑国无以为报,唯愿率水家弟子为秦国效力,为秦王效忠,至死方休!”

水家弟子也纷纷跟着他一起跪下来,流着泪许下了同样的承诺。

李世民感动得眼泪汪汪的,急忙扭过头朝别处看去。

没想到,却撞上了李斯一双饱含热泪的眼睛,他登时惊得瞪大了眼:

理智如李斯,竟也会被这一幕感动,而变得如此感性吗?

他当然不知道,李斯顺着秦王对郑国的这份宽宏豁达,已经预想到了数十年后的事情——

他看到了自己白发苍苍躺在病床上,君王亲自来床前探望他的感人画面。

这泪,正是为这场君臣相得提前落下的。

第48章

回去的路上,李世民提出,想顺道去他的栎阳封地看看。

秦王爽快允了。

两千户虽不多,也能先让孩子练练手,世民总是要亲自去看看管管的。

但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途径一个村落时,李世民立刻就被道旁割稻的农人吸引了,坚持要下车去看看。

秦王当然拗不过这孩子。

你不同意,他就能叽叽喳喳像只小云雀一样在你耳边吵个不停,吵得你还要反过来担心他把嗓子吵哑了。

他只得冷脸下令停车,抱着孩子走了下来。

秦国的农人老实又本分,纵便听到了滚滚的车轮马蹄声,也无一人敢抬头去围观贵人,依然埋头持刀在田间忙碌着。

只有得了蒙毅通传的里正,在得知君王亲临后,吓得一路小跑着来拜礼。

李世民从父亲怀抱中跳下来,跑到田埂旁观察了一会儿,指着那些被割完的稻桩好奇问道,

“这些稻桩,为何全都留了半尺的高度?”

他前世经常视察农耕,知道水稻收割时,农人通常会一刀割到底,以方便犁地准备春耕,还从未见过这么奇怪的稻桩。

这位里正不过是认识些字的乡里老者,本身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听贵人这么一问,顿时面色大变,立刻请示要去把罪魁祸首带来解释。

李世民诧异,

“什么罪魁祸首?”

里正忙告诉他,今年春耕时,村里来了一家弃地逃灾的流民。

从商君变法开始,秦国就展开了争夺劳动力的农战,是很鼓励郡县接收六国流民开荒的。

所以里正并未赶跑他们,而是带对方前去登记户籍,又分了一百亩荒地给他们。

没想到,那个叫陈伯的户主尤擅农耕,许多乡邻按他的法子悄悄积肥掐芽,村里今年的收成竟真比往年好了些,大伙愈发信服此人。

等到了如今秋收割稻时,陈伯又劝大家留个半尺高的桩。

他说这些稻桩,接下来还会再抽芽结一回穗,虽然产量比不上第一趟,但多少也能再收点粮食。

这世道,农人把粮食看得跟命一样宝贵,里正想着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就同意按他说的试试。

可现在他见小太子这般提问,一下就慌了神,只以为自己此举闯了什么大祸,或是误中了魏人的诡计,当然就把陈伯称作“罪魁祸首”了。

李世民一听对方误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