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69章(1 / 2)

由于这场宴会太过特殊,两个孩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参宴。

说起来,自从扶苏吃了李世民带回的各种美食,就自告奋勇当上了小跟班,三天两头就要跟着他去见一趟荀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家伙瞄准的是荀子他们的伙食。

许朴虽然常年生活在山间,但农家掌门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

他对待饮食,真是做到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不然,荀子也不会刚跟他打完架,一到饭点又主动赔礼示好了。

要是没几分独具匠心的掌勺真功夫,张苍这种吃遍天下美食的富家子弟,又何必非要赖在这院子不肯走?

所以,扶苏这样的小朋友会被他们的伙食深深吸引,实在是情有可原。

不过,他想吃这些美味是要付出代价的。

荀子治学一丝不苟,一向提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勤学苦练。

可同样是快三岁的孩子,眼看李世民都能默写出两千多字了,扶苏却连一百个字都认不全,他实在看不下去。

孩子在宫里秦王如何教导他管不着,可孩子在他面前,不是读望天书靠记忆一通乱背,就是举着书错字连篇一通乱读,这是荀子万万不能忍的。

这会儿,李世民在屋子里专心默写老师布置的任务。

而编外学生扶苏,则站在屋檐下捧着一本书,一张可爱的小脸都快拧成一个小苦瓜了。

他磕磕绊绊地读着,

“月,又之于菜,而月于菜。水,水为之,而大大于水”

在一旁晒竹简旧书的蔺成,努力憋着笑,双肩一个劲地抖个不停。这小家伙竟能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读成这样,真的太可爱啦,好想过去帮帮他!

荀子背着手踱来踱去,听着这透着苦哈哈的童音,只觉得一阵头疼。

他见过许多这个年纪的孩童,扶苏已经算很聪明的了,奈何有世民这个神童对比着,他实在按捺不住操心的念头——

秦王是怎么做到对两个孩子巨大的差距淡然处之,还不快些为扶苏请个启蒙老师的?

扶苏的朗读声还在继续,

“虫有高日,不白走者,车史之夕也”

荀子上前从孩子手中拿过书简,蹲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他,

“你看,这个字不读虫,它读虽好孩子,来跟老夫一起读: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扶苏乖乖答应了,嘴里很认真地跟他念着,鼻子却在悄悄吸着空气里的油脂香气,思绪早就飞去厨房了。

等囫囵一念完,他马上迫不及待问荀子,

“荀子,许阿翁今天做了什么菜呀?好香啊!我们现在能去吃饭了吗?”

荀子指着方才这几段,

“你再读一遍,全部认识了就可以。”

扶苏飞快凭借记忆把它们背了一遍,眼巴巴地看着他。

荀子头疼,孩子聪明,就是不用在学习上,这么快的语速,生怕我听不出来你是背的望天书吗?

这时李世民快步走出来,扶着老师慢慢起身,说自己的功课已经做完了。

荀子伸手算了算时间,满意抚须,

“很好,你书写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说着他就迈步走向屋中,也顾不上揭露扶苏的作弊行为了。

早就等着阿弟来解救自己脱离苦海的扶苏,立刻扑上前抱住李世民,兴奋得不行,

“好阿弟呀,你今天出来得可真早!快,我们去吃好吃的!”

李世民忍着笑与他一道奔去吃饭,一个两岁多的孩童,明明可以靠耍赖达成目的,却每回都愿意努力认出半边字,扶苏已经够有君子之风的了,他这当阿弟的哪能不帮衬一把?

李世民以秦国太子的身份,特意为齐王准备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头熏制的豚猪,六十六只腌制的野兔,以及一些秦国特有的晒干食材和瓷器,满满装了一整车。

他这么做,除了想笼络齐王,当然也有另一份私心。

等农家开班授课一事走上正轨后,秦国就要逐步扩大这些农副养殖业的规模,到时产量一大,肯定要销往山东列国多多谋利。

有齐国君臣这些试吃过的活招牌在,齐国市场肯定能很快打开大销路,毕竟许朴他们腌制出来的肉食,很容易征服人们的胃口。

扶苏特意给芈夫人带了些好吃的回来,一回宫就往昭华宫跑了。

李世民惦记着朝廷的大事,跟阿兄分开后,就径直往正殿走去。

蒙毅看到他急忙迎上来,

“太子,王上正在萃英殿与齐王对弈,通知了不许人前去打扰,臣现在陪太子去园子里玩,好吗?”

李世民立刻无辜眨了眨眼睛,委委屈屈地解释道,

“可是我也看得懂下棋的,不会出声打扰他们。”

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秦王现在,连跟大臣商议灭六国的战略部署都不避着他了,今天不过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