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27章(1 / 2)

那副花样正面是妻子在码头,含泪送别登船赶考的丈夫,背面则是丈夫在画舫上与花娘取乐。画的旁边,写着孟郊《登科》的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君子坦荡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温屿道。

“呵呵。”荀舫脸上的讥讽浓得簌簌往下掉。

“快些收拾。”温屿打着呵欠催促,见荀舫拿起另外一幅花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他整个人性情大变,落寞得仿佛浓得化不开的夜色。

温屿统共没画几幅花样,让荀舫发呆的一幅,应当是“岁月”。

画的正面也是送别,母亲送别背着书箱的儿子远去求学,反面则是儿子归来时,母亲的乌发变得花白。

温屿正想开口询问,荀舫放下画,语气疏离道:“你去煮饭,我照着你的意思,再重新画一遍。”

虽说荀舫难得主动帮忙,温屿还是迟疑地道:“天气越来越热,要赶着时日绣出来,不能再拖延,先对付着用吧,”

“明朝我会交给你。”荀舫道。

既然他自己要熬夜做事,温屿就不客气了。她并不在意他究竟发生了何事,赶忙应下,前去灶房煮饭。

吃过晚饭,荀舫在堂屋点灯夜战,温屿则去睡觉。

次日早上起来,温屿看到堂屋案桌上摆着画完的花样。夜里温屿睡得沉,也不知他何时才画完。

朝西屋看了眼,温屿拿起荀舫的画作,欣赏半晌后,扼腕叹息道:“人的才华,怎能与品行毫无干系呢?”

温屿去灶房洗漱,难得没跟周扒皮一样催荀舫起床干活。她先去桂花巷找黄氏,一并去裕和布庄,花了一两银子买了几种颜色的绣线,叫上秦氏开始绣扇面。

如以前那样,温屿还是找阿山帮着糊扇面,每幅扇面二十个大钱。

阿山很是惊讶,道:“我以为温东家还未想到做什么买卖,没曾想这般快就又有了新主意。”

温屿谦虚道:“裁剪好的扇面不能浪费,算不得新主意。待扇面之后,再如何做,那才是关键。”

绣坊自从被砸掉之后,始终大门紧闭。在离翠柳巷不到三里的梧桐巷,就有一家与巧绣坊差不多的锦绣绣坊,周围的老客户肯定早就去了这家。

且绣坊也没几个老客户,以前多接些衣衫绣帕罗袜等活,活多琐碎,绣娘人手不足。

阿山知道温屿上次卖花样赚了多少钱,除掉欠债,余下的那点本,要是绣坊继续做以前的买卖,要是生意寡淡,个月都撑不住。

绣坊若改做别的绣活,本钱又不够,想要重新做好绣坊,何其艰难。

阿山一时也没有更好的主意,只能道:“你放心,这次我不会再让人看了去。”

“劳烦你了。”温屿道谢后告辞,打消了买扇骨一并卖的想法。

扇骨的种类繁多,选起来费功夫。阿山要赚她的钱,整把扇子她势必要卖更贵的价钱。要是阿山不赚钱,温屿倒不至于因为荀舫的风凉话放弃。只在商言商,以后若有合作或者事情,温屿就不好开口了。

黄氏与秦氏赶了一个月,终于绣好全部的扇面。

这天黄昏,温屿拿到全部糊好的扇面,终于长舒口气。

与上次一样,荀舫的评价是绣工平平,她的那几幅花样,不一定能被人接受。

温屿充耳不闻,将扇面包裹起来,宝贝地放进藤筐中。

藤筐已经有了年份,泛着油润的光芒。原本巷子的香药铺亏本关张,东家变卖铺子家产。藤筐并两把旧躺椅,温屿捡了个大便宜,共花五百个大钱买了回来。

“扇面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把?”荀舫问道。

“一两五钱银一把。”温屿答道。

普通寻常的纸扇要五百个大钱一把,刺绣绢扇虽不带扇骨,一两五钱一把也算不得贵,亦算不上便宜。

“卖太贵没人买,卖便宜了,又拿不出手。”荀舫沉吟着道,觑着温屿放扇面的藤筐,不禁皱起眉头:“你真打算到书院

门口去叫卖?”

“是,你也要去。”温屿盯着他,口吻不容置疑。

荀舫自从上次画花样时发了癔症之后,如今变得寡言少语,温屿只听他道:“跟货郎一样,叫卖一两五钱一把的扇面,着实怪异了些。”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温屿不以为意,将二十个刺绣笔袋一并放进去。

笔袋绣着文雅的兰花修竹,她打算单卖五十个大钱。若买三把扇面,送一只笔袋。

“这能一样?”荀舫难得震惊,上下打量着温屿:“你将货殖与读书出仕做官混为一谈,要是被读书人得知,便是大逆不道。”

“你不说,他们如何能得知?”温屿斜着荀舫,微笑着道:“要是你不小心说漏嘴,我没读几天书,这些话,都是你教我的。”

荀舫面无表情盯着温屿,她全然无视,扣好藤筐,去灶房舀水洗手洗脸。

木桶的水已见底,温屿朝正屋喊道:“快来打水,该煮饭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