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是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才没控制住脾气,现在就冷静许多了。
那就再等等,等第二次发作再说这事也不迟。
自从她那封信传回了闻家,闻家给了她准确答复后,闻芙就在有意无意的收敛自己的脾气。
做皇后,要沉稳。
闻芙勾起一抹笑意,见淑妃平静下来,夏竹也松了口气。
闻家给她下了死命令,让她这段时间无论发生任何事,稳住淑妃,不让她惹事。
能低调就低调。
她是淑妃身边的大宫女,对淑妃忠心,但更是闻家的家生子,父母都还在闻家做事,闻家的命令也同样重要。
…………
文华殿中,白夭来的之前,影三就到了,正巧李全查的东西也有了眉目,永宁帝今天政务都放在了一边,专门空出时间,处理此事。
塞南的人已经传来消息,确定了沈明秀在去塞南的第三年就已经死了,因什么死的,相隔时间太久,查起来费功夫,目前没有查到。
三十年前的科举发现了不对劲,寒门出身的子弟和世家贵族出来的子弟,在会试的录取中一般情况下是对半开,世家的偏多。
但那一年,寒门出身的就几个人。
在那之后,参加考试的且并未通过的寒门子弟,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病逝。
那场科举,一定不对。
永宁帝当即下令彻查,让李全把此事移交给影三,影三在暗处,做事不引人怀疑。
影三接下,然后道她查出来的。
在她们之前查过那稳婆的,是楚侯。
永宁帝气笑了,又是姓楚的。
现在除非楚侯替永宁帝打下塞北,不然就是打十个邑王,这功抵不了这过。
心里揣着事,白夭进来时,永宁帝极差的脸色都没收住。
说实话,即是曹太医这样的国手都认可了白夭的医术,永宁帝心底还是没有多相信眼前这个看起来比他都小成的姑娘能解毒。
“宜妃千金之躯,你让朕如何相信你,把宜妃交给你。”
白夭无语,不交给她不是也让宜妃娘娘中毒,命不久矣了吗。
与其不放心她,质疑她,还不如先看看自己吧。
对于永宁帝的质疑,白夭眼都没眨的就道:“民女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能为宜妃娘娘解毒。”
永宁帝皱眉,沉声∶“不能解毒,你说什么可以,你可知这是欺君”
换做别人,听到欺君二字早就跪下了,可白夭不懂这些,反而把话还回去了:“陛下不必急躁,心平气和些,等民女把话说完。”
半见一惊,怎么能这样和陛下说话?
李全憋笑,偷偷往上瞟永宁帝,元面无表情,隐隐能窥见一丝的不悦。
这就是不知者无畏么,连陛下都懒得计较。
姜大人真厉害,找来这么一个会说话的又不怕死的。
“民女手中有一颗药丸,不能解毒,但能保命,月半发作时情形陛下也知道,只要过了后面两次,就不会再毒发,而民女这样虽不能直接解毒,但可保宜妃娘娘性命无虞。”
永宁帝脸上还是一点表情都没有,冷冷道:“巧舌如簧。”
“谢陛下夸赞。”
若不是被挖苦的是永宁帝,李全早就笑出声了。
永宁帝不计较这些,若是她能医好媛儿,说话这些都是小事。
若是不能,永宁帝眼眸变深,自然是要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任的。
“看在姜书正和曹太医的面子上,朕给你一个机会,医好了宜妃,赏赐少不了你的,医不好,你也跟着陪葬吧。”
白夭扯扯嘴角,怎么都喜欢用死啊活啊的威胁人,还是宜妃娘娘最温柔∶“民女遵旨。”
这白姑娘在娘娘面前不是挺正常的吗,怎么到了陛下这好像连句话都不会说了。
嘴上没个把门,半见怕白夭再语出惊人,连娘娘都救不了她,连忙上前把人带回流芳苑。
人一走,永宁帝就在想科举的事。
三十年前,那场会试的主考官是姜老大人。
闭眼回想,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怪异道:“宣姜书正。”
晚上,姜媛和就收到了姜家的信。
永宁帝不知从哪盯上了三十年前的科举会试,还把姜书正召去试探,姜书正当机立断就把证据交给永宁帝。
但对于永宁帝问这证据从何而来的,姜书正一个字都没提姜媛和,只说是自己查到的,先糊弄过去再说。
永宁帝简单看过,看到是闻老太师主使还不相信。
闻老太师闻墨竹,永宁帝的老师。
若让永宁帝细数有敬重的长
辈,那闻老太师可以排在第一位。
闻老太师人如其名,是个君子,品行高洁。
说他会徇私舞弊,永宁帝是不会相信。
继续往下看,有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