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无字史记(出版书) 第11节(2 / 7)

但是,汉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全国各地的汉人族群在基因上也有差异。客家人的祖先是源自哪里的汉人呢?在这次研究中,分子生物学家把汉人族群分成了中原组、华东组、湖广组和西南组。福建的其他汉族基本上都可以归入湖广组,而长汀的客家人群体则属于中原组,他们与河北、山西的汉族人在基因上最接近。

所以,客家人自称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汉人的后代,这个说法在父系基因上是基本上站得住脚的。只是需要补充一点,也有少量客家人的父系祖先是来自畲族、侗族先民的。

畲族是南方一个很复杂的族群,关于他们的起源学者们仍然议论纷纷。相对来说,他们与苗瑶族群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有人猜测,畲族是唐宋时期从广东扩散的苗瑶族群分化形成的。而客家人在基因上也与苗瑶族群接近,应该是客家先民吸收了部分畲族先民的结果。

从一些特殊的基因突变判断,长汀的这个客家群体可能是从中原出发,向南进入湖北、江西,然后再转入福建西部的。他们在湖北时,与历史上的荆蛮族群发生了基因交流,融入了某种突变基因。至于少量侗族父系基因的来历,也许是这批客家人先民在途经江西时,与侗族先民发生了基因交流。

客家人的父系遗传以中原移民为主,那么他们的母系遗传是不是也以中原移民为多呢?

线粒体dna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有趣的一幕。客家人线粒体dna上有一个基因缺失的变异,在客家人群体中大概20的女性有这种变异。在中原汉族中这个比例是10,在畲族人群中这个比例是15,而在湖南、广西的苗瑶族群中这个比例高达30~50。

假如这批客家人的最初先民都来自中原地区,他们后来增加的变异都来自苗瑶族群(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化一下,把苗瑶族群的变异比例设定在40),那么客家人群体从10的变异比例上升到20的变异比例,要融入多少苗瑶族群的人口呢?

由于线粒体dna是母系遗传,如果客家人从中原走出的女性有1000人,其中10的人有这种变异,就是100人。需要融入500个苗瑶族群的女性,她们有500乘以40即200人有这种变异,这样整个融合的族群就是1500人中有300人是含有变异的,刚好是20。上面的计算意味着,客家人女性先民中,有大约33的女性先民是来自苗瑶族群的。

实际上,考虑到畲族女性中这种变异比例只有15,比20还要低,畲族先民与南迁而来的客家人先民有明显的族群融合,我们可以猜测,客家人先民的母系遗传比例中,来自非中原汉人群体的女性可能会占到一半左右,甚至更高。

更广泛的客家人群体的基因研究证实了这个猜测的比例。从线粒体dna的基因型看,梅州和长汀客家族群中拥有南方地区一些基因型的比例在60左右,在河源客家族群中这个比例也超过了50。相对于其他几个客家族群,河源客家族群与北方汉族群体的遗传关系更近一些。更有趣的是,不同的客家族群的母系基因型存在着差别,也就是说,虽然客家族群都吸纳了很多南方地区族群的女性,但是不同客家族群吸纳的南方族群女性也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客家族群面对的南方其他族群是不同的。

客家人虽然数以千万计,但相对于今天南方地区的汉族人口来说,仍然是少数。通过客家族群基因发现的那些规律,同样适用于更广大的南方地区汉族群体。通过北方汉族群体和南方汉族群体的基因对比,分子生物学家发现,整体上南方汉族的父系结构与母系结构不太一样。从y染色体基因或者说父系上看,南方汉族男性与北方汉族男性的分化并不明显,南方汉族的男性主体上应该是北方汉族男性祖先南迁而形成的。从线粒体dna或者说母系上看,南方汉族女性与北方汉族女性的分化很大,南方汉族的女性中,来自南方其他族群的女性基因比继承自北方汉族女性祖先的基因更多一些。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今天的北方汉族群体和南方汉族群体,有点儿像“同父异母”的兄弟。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父亲”(父系祖先)是相同的,即北方汉人男性;他们的“母亲”(母系祖先)是不同的,北方汉族群体是北方汉人女性祖先的后代,南方汉族群体大部分是南方非汉人族群女性祖先的后代。

现在,我们可以大体上描绘汉人南迁的故事梗概了。中国历史上,从北向南有三次很大的移民潮,即西晋灭亡前后时期、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以及辽金侵宋时期。在几次政局动荡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汉人族群被迫向南迁徙避祸。由于前路艰难,前途未卜,汉人族群的南迁以男性为主,毕竟在古代社会,男性是强壮的劳动力、战斗力。汉人南下后,在与南方族群的互动过程中,把很多对方的女性纳入自己的社会。这个过程也许是通过族群之间的联姻或通过族群战争抢夺人口实现的。面对在人口数量和技术水平上落后于自己的南方族群,南迁的汉人族群终于打开了自己的一片片新天地,最终反客为主,变成了南方地区最大的族群。汉人男性则尽力延续了很多北方的族群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