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111节(2 / 3)

其然,等李伯同将手边拐杖放稳,武德帝沉声问他:“荆州也有几十年未有水患了,其中内情如何,还需有人详查,李相可有人选?”

李伯同沉吟:“陛下,刑部侍郎年鸣英年少有名,见微知著,民间素有神断之称,又是三法司之人,想来可堪此任。”

坏了,姜静行眼皮子一跳,她都忘了还有年鸣英这号人物了。

真不愧是老狐狸,好一招釜底抽薪!

老丞相这是直接避开朝中各派势力,挑了个名正言顺,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个愣头青的人出来。

愣头青好啊,在朝中扎根不深,又敢作敢当,要是真查出点什么来,被人害死在了异地他乡,也不会是什么震惊朝野的大事,顶多朝中再选派人过去。

就连姜静行都不得不感叹一声,好人选。

她抬头看向武德帝,年鸣英的确是个好人选,若只是想查一查荆州的贪官污吏,年大人也许足够,可若再想往深处查查,趁机斩除趴在荆州百姓身上吸血的世家豪强,一个刑部侍郎的身份可不够。

武德帝面上看不出喜怒,也未对李伯同这番话做出任何评价,他直接问了殿中另一人。

“伯屿,治水的人是你推举的人,这查案之人,你可还有良才?”

姜静行眼皮又跳了跳,一声李相,一声伯屿,君王表达亲疏远近的方式,还真是任性。

李伯同自然也听出来了,他摩挲手边红拐,知道这是武德帝在彰显对他的不满。

老丞神情淡然,气度雍容,似是不将这等小事放在心上,可心中真实滋味如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想到自己那不争气的外孙,李伯同心中徒增一股悲凉。

想当年,他和身边的少年将军,一道站在千军万马前谈笑风生,指点江山棋局,如今老了,少年将军初心未改,言行如一,而他却为后辈子孙蝇营狗苟,日夜担惊受怕。

两相对比,他竟然如此可悲。

但愿此事不要牵扯到端王府吧,不然,就算是他,也无能为力了。

姜静行思考片刻,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刑部侍郎虽有才,但威势不足,陛下不如让几位王爷前往荆州,再从扬州调兵从旁协助,也好彻查水灾,清缴水匪,还荆州一个朗朗乾坤。”

扬州水军刚练不久,正好拉出来实战一番。

系统默默为自己的宿主点了个赞,用最轻的语气说最狠的话,不亏是它选的宿主!

这回换成了李伯同眼皮子直跳,他差点没绷住脸皮。

武德帝神色微晒,只看二人对待此事的态度,前者太柔,难以治愈顽疾,后者倒是能根治,可惜要忍受挖肉削骨之痛,都算不上什么好办法。

谁知武德帝刚张开嘴,便被人截了话头:“靖国公怕是小题大做了。”

“李相此话怎讲?”姜静行揣手悠悠道。

莽夫!真是莽夫!

李伯同心里骂骂咧咧,却还要笑着与她对视:“查案与打仗怎可相提并论,靖国公此法虽快,却是劳民伤财,恐有损民心。”

姜静行叹气:“既然李相与本公意见相佐,不如相容取中,由哪位王爷领命去查,年侍郎从旁辅佐,再说,皇子前往赈灾,也好安抚荆州百姓,也是一举两得的好法子,李相觉得如何?”

武德帝拨了拨手中佛珠,斜倚在身后软囊上,从他这副闲适的姿态看,便知此法贴合他的心意。

他淡淡看了姜静行一眼,目光移至她对面圈椅,“李相可是赞同?”

我不赞同又如何,李伯同假笑:“此法甚好,不知陛下要派遣哪位殿下前往荆州?”

武德帝继续拨弄手中佛珠,面露沉思。

姜静行脊背离开身后椅背,微微挺直,知道重点来了。

做官就像考试,也是要抓好重点的,只要重点答好了,一些细枝末节就不那么重要了,特别是六十分及格的时候。

眼下小皇子胜算还是挺大的。

燕王府对外声称燕王抱病在床,安王又因韩妃昏迷一事低调了不少,如今朝堂活跃的皇子只有端王和辰王,而端王性子如何,武德帝不是不知,这样算下来,貌似只有小皇子最合适。

谁知过了半晌,武德帝没说话,反倒是打开了手边一份奏折,目光沉沉,似乎是在斟酌什么。

底下人看不清奏折上的字,自然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但姜静行有种不好的预感,预感武德帝心里的人选,怕不是陆执徐。

果然,武德帝放下奏折,沉声道:“已是晌午用膳的时刻了,二位爱卿先回府用膳吧,此事朕还需斟酌一番。”

姜静行眉头微不可见地皱了一下,本来有八分把握的事出了差错,她知道肯定有什么事被自己忽略了。

但身边李伯同已经起身告退,她也不好再留,只好也跟着行礼:“臣告退。”

只是在离开前,她回首看了一眼宝座上的君王,满身威势,眼若深潭,眸底寒意若有若无,让人心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