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灵半捂了脸,想起了为了一根金步摇丧命的小满,忽然有点儿鼻酸。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柏世钧不合时宜地站在这群人之中,竟就靠自己势单力薄的肩膀,勉强撑起了一方百姓可以仰赖的青天。
“算了,没关系了。”柏灵摇了摇头,“……咱们家现在不缺这个钱,能帮就帮一把吧。”
柏世钧站在原地,皱眉看着柏灵,以为女儿是要生气,但看柏灵的表情又不像是在说气话,反而像是认真的。
柏灵低下头,快步从后院抱起满满一怀的木柴,“您继续忙吧,我去添柴了。”
“等等,今晚到底——”
“我锅里还煮着姜汤呢,”柏灵停下了步子,却没有回头,只是低着头说道,“一会儿送走了外面那对夫妇,我再和您细说吧,好吗?”
“……好。”柏世钧怔怔地答道,忽地又想起儿子来,“柏奕呢?他没和你一起回来?”
“他要晚一些回来。”柏灵低声道,“他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
柏灵抱着柴走了,柏世钧挠了挠头。
这到底是怎么了呢。
柏灵一个人在昏暗的厨房里静坐,喋血的小满在她脑中挥之不去,她几次定了定神,重新将纷杂思绪从脑中剔除,只留下那个女人的身影。
林婕妤。
面对着锅底的橘红色火焰,柏灵半睁着眼,默默地回忆。
她将入宫之后的一切抽丝剥茧,回想着与这个女人有关的每一条讯息。
姜汤很快好了。
柏灵用帕子垫着碗底,小心地端着汤碗回了屋子,韦十四穿着柏奕的长衫坐在厅堂里。
没了厚重的飞鱼服加身,这一晚的韦十四看起来比以往要来得单薄,他苍白的长发此时披散在身侧,与平日里束发的样子判若两人。
“虽然不知道姜汤到底有没有用……”
柏灵说着,把碗放在了韦十四身前的桌上。
韦十四神情复杂地看着热气腾腾的汤碗,整个人不禁往后靠了靠。
他并不爱吃姜。
柏灵坐在十四的对面,尽管隔着帕子,碗底还是烫得让她忍不住捏了捏自己的耳垂,“……但多喝热水总是好的。”
韦十四犹豫了一会儿。
片刻之后,他勉为其难地端了碗,皱眉啜饮起来。
柏灵看着对桌的韦十四慢慢喝下了一整碗热汤。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在这之后,他的脸色比刚才看起来多了一些血色。
柏灵心中松了口气,所幸天气已经渐渐转热,即便是在春夜的晚上,见安湖的水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寒冷。
如果这是数九寒冬,后果才真是令人不敢想象。
喝空之后,韦十四依旧捧着碗在手中慢慢摩挲,用余温接着暖手。
“还要吗?”柏灵见他仍不松手,“锅里还有的其实。”
“不用了。”韦十四立刻摇头,并将碗放回了桌案。
柏灵站起身,往院中看了一眼,见那一家三口还坐在靠近院门的地方。她略略安心,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低声道,“我记得上次让十四你去查林婕妤底细的时候,你说她最大的破绽就是没有留下任何破绽。不过那天晚上我父兄遇险,我也没有心情追问。”
“嗯。”十四点了点头。
“当时你说所有和她有关的人都消失了,查不出半点痕迹。”柏灵轻声道,“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按说线索中止在什么地方,就接着去查中止的原因,总会有发现吧……为什么会查不出任何线索呢?”
“‘查不出任何线索’就是查出的线索啊。”韦十四也低声答道,“这指向了两种可能。”
柏灵望向十四。
“要么,这个人除了在教坊司留了一个名字,在入宫之前根本不存在。”韦十四目光转向柏灵,“否则,这个名字就是个空壳。”
第一百九十二章 起风了
“空壳……”柏灵若有所思地重复着这个词。
“空壳有很多种。”韦十四接着说道,“教坊司里有很多朝廷重犯的家眷,称作罪属。而能成为朝廷重犯之人,关系在朝中也往往盘根错节,即便自己这一族覆灭,昔日的同窗、师徒也都会竭力营救他的妻与子。
“但要出教坊司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皇上的恩赦。”
恩赦两个字,韦十四说得缓而重。
柏灵想了想,“要得到皇上的恩赦……很难吗?”
“对这些人来说,很难。”韦十四轻声道,“皇上每一年中秋、元旦都会有一批赦免,如果是丰年,次年春日还会有一场大赦。但这一类赦免往往每一次都划定了特定的罪行,而且一向也只有那些案底较轻的罪属才有资格在被恩赦之列。重犯的罪属是永远都轮不上这个名单的。不过,能让人出重金相赎的,也就只有这些重犯的家眷了。
“所以久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