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对方心灰意冷,回到了家乡诺森伯兰郡的霍威克堂,并以路途遥远为由,经常拒绝出席在伦敦的议会。
当然,受到打压的绝不止这些人。
辉格党的党魁福克斯主动退出了议会,以表自己对国王和政府的反抗。
有受到打压的,那也会有受到提拔的。德文郡公爵妹妹的丈夫波特兰公爵就在那次丑闻过后,成为了国王身边的内务大臣。
一系列的人员变动后,伦敦慢慢正常起来。
但在伊莉莎看来,一切不过是换了张皮。
东区的事情到底是没有曝出来,这件事被以首相为主的托利党人拿来攻击辉格党了。看结果,就能知道效果。而这其中,国王却安稳地坐在王位上,一点不受影响。
将思绪拉回,伊莉莎又看向婚礼邀请函。尽管这场婚礼就在伦敦办,没有去更远的卡莱尔伯爵的族地北约克郡,但她还是不想去。
本来自己和准新娘就没有话说,去了干什么?再说了,自己的身份尴尬,她以什么名义过去?
伊莉莎现在九岁了,该到了懂事的年纪。那样正式的场合,实在不适合有一个私生女出现。
好吧,她就是不想去,就是找借口。
别以为这份邀请函只是邀请函这么简单,伊莉莎才没有那么傻。德文郡公爵被解除宫务大臣后,乔治亚娜就写来了信。她说她不能过来了,因为家里发生了大事。
这个能理解,伊莉莎也不在意。但随着事情发酵,乔治亚娜的来信中她的口吻就变了。
一开始还不明显,渐渐地,她责怪她。责怪她当初乱说话,所以首相的人才会那么容易抓住德文郡公爵的小尾巴,最终导致了后面事情的发生。
当收到那份信的时候,伊莉莎还有点不敢相信。
她以为乔治亚娜最初表现得那样情真意切,至少她不是主动要抛弃她的。后来她的婚姻稳定下来,她就来南希尔庄园找她了。
接下去的接触中,两人渐渐熟悉,也慢慢磨合,相处得还算不错。嗯,估计这个不错只是伊莉莎单方面认为。
等玛丽再一次从伦敦结束社交季回来后,她从她那里听到了乔治亚娜被社交圈排斥的消息。再结合那一封信,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
她有气,可以理解,可为什么要选她来做这个受气包? !
或许乔治亚娜也意识到这封信不对了,所以很快,她就补了一封过来。然而信中的说辞太找补了,也太心急了,看得出来她有点慌。
到这里,伊莉莎已经调整好了情绪。虽然有点遗憾,不过她不是什么放不下的人。本来就是半路母女,能成最好。不能成,她也不强求。
那封信,伊莉莎没有回信。乔治亚娜后来又写了几封过来,还让哈里奥出面了,但伊莉莎都没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