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气氛瞬间被冲散,徐娴娘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母亲吩咐给二姊多做几身衣裳,我跟铺子里的人交代了几句。”
徐丽娘离家多年,好不容易这个团圆年,家中免不得多多张罗着。成之染望向赵蘅芜,对方听到这话没什么反应,或许赵兹方并未将丽娘母子之事告诉她。
一提到徐丽娘,徐娴娘的神色也有些暗淡。徐雅娘连忙又道:“还有,阿兄回来了,我刚在外面碰到他了。”
徐娴娘点了点头,众人默契地避开方才的话题,煎雪烹茶,在园中赏花赏雪,却也是难得的意趣。
按照京中仕女的风雅,赏景到最后惯例要吟诗作对。成之染不通文墨,颇有自知之明地跳脱一旁,看她们冥思苦想。
风起时,杂乱的雪花扑到她衣上。
成之染从檐下探出手,接了片片雪花,指尖便传来微凉的触感,细小的冰晶瞬间融化于无形。
她捻了捻手指,不经意间抬头,却见红梅相倚的月洞门下,徐崇朝正远远地望着她。他一身戎装,似乎是从校场回来。
成之染不动声色地转过身去,望着缀在枝头的寒雪,心绪竟有些纷乱。等到她再回头看时,月洞门下已不见人影。
第184章 年关
暮色沉沉,坊间响起梆子声,再过没多久,坊门便要落锁了。成之染向钟夫人道了别,与赵蘅芜一道出门。登车之时,她察觉身后视线紧随,落帘的间隙一瞥,望见徐崇朝稍显暗淡的目光。
成之染闭了闭眼,到底没再将车帘掀起。
赵蘅芜家住城西,与成之染并不顺路。二人路上分开后,成之染倚着厢壁,竟有些昏昏沉沉的。明明大半天尽是玩乐,她却感觉比行军还疲惫。
牛车吱呀一声停住了。成之染心中一动,唤道:“阿喜?”
阿喜此行随她来,隔着侧帘道:“女郎,徐郎过来了。”
成之染心中一紧,尚不及开口,却听到徐崇朝似乎与阿喜说话,旋即车门一开,人已钻进了车里。
“阿蛮!”成之染难掩惊诧,又不知他与阿喜说了些什么,没来由有些慌张。
徐崇朝比了个嘘声,低声道:“小点声。我来看看你。”
“我有什么好看的?”
徐崇朝盯着她,问道:“午后在后园,你看到我了。”
他并非询问,而是以肯定的语气说出。
成之染侧首:“嗯?”
徐崇朝伸手拉她,成之染将他推开,两人一时僵持住。
徐崇朝问道:“狸奴,这是怎么了?”
车厢虽宽敞,可两人挨得近极了,彼此的气息交缠,成之染稳了稳心神,道:“你可曾与蘅芜有婚约在身?”
徐崇朝眸中闪过一丝诧异,急切道:“不过是父辈戏言,我从未答应。”
见成之染不语,他连忙解释道:“我长姊与赵郎成婚时,蘅芜才出生没多久,我年纪也小。赵家伯父与我阿父多年同袍,一时兴起,才开了什么换亲的玩笑。他去世得早,这事再没人提过。”
成之染闻言,心中竟有些酸涩。赵兹方之父是宣武军故将,当年谢峤将军的旧部,他与徐家才是真正的通家之好,两家的孩子打小便相识,如今更亲如一家。
她闷闷道:“你认识蘅芜,比认识我早许多年。”
“这哪有什么先来后到?”徐崇朝趁机拉住她的手,道,“她比三娘还要小,我向来都是当阿妹看的。”
成之染侧首望他:“我也比三娘要小。”
“这可不一样,”徐崇朝失笑,认真道,“当初遇到你,我就想……”
他顿了一顿,勾唇笑起来,却不肯说下去了。
成之染追问:“就想什么?”
徐崇朝不语,英武的面容带了几分忸怩。他一手将人揽过,在对方唇角和面颊落下一串温柔缱绻的吻。
温热的气息如同羽毛从心尖扫过,成之染心如擂鼓,神智却无比清醒。
阿喜他们可都在外面,掀开帘子便一览无余。这未免太过于冒险。
她将手搭在徐崇朝肩上,缓缓拉开了距离,长久地凝视着他。
徐崇朝问道:“怎么了?”
成之染并不作声,半晌,她摇了摇头,抬手轻轻描摹着对方的眉眼,道:“坊门要关了。”
徐崇朝打量她神色,探身吻上她唇瓣。
成之染没有避开。
“那便告辞了。”徐崇朝低声说道。
————
金陵的雪下了一层又一层,深深浅浅地铺陈到年关。海寇初平,百废待兴,成肃身居扬州刺史,又新任太尉,府衙俨然如同一个小朝廷,军情政事桩桩件件如雪片,府中整日里人来人往,忙碌得如同市集。
成之染到底还是被成肃拉到了沧海堂,代替他生病的书吏念诵文书。这活计枯燥而庞杂,每每从连篇累牍的文字中寻取真意,都仿佛抽丝剥茧,耗费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