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已据历阳,征虏参军周士诚以为内应——这可是真的?”
“虚张声势而已,阿兄不必当真。”成誉道。
“那这些人是……”
“只有钟将军和崔将军是自己人。”
成雍着实无语了。
成誉见时辰不早,便着急回去商议军情。温氏虽然舍不得,但总不能拖累了儿子,于是千叮咛万嘱咐地送他出了门。
狸奴悄悄追上他,道:“明日攻打金陵,我能不能一起去?”
成誉瞥她一眼:“不能。战场上刀枪无眼,你一个小孩子瞎搀和什么?”
“我不是小孩子,我已经十二岁了!”狸奴反驳道,见对方转身要走,连忙拦在路上,“而且我的刀枪和箭术已经很好了,上次演练沈郎君还夸过我呢!哎,阿叔别走呀,我真的可以,哪怕是给将军们牵马坠镫,一定不会拖后腿!”
成誉止步,正色道:“此事并非儿戏,后果你也承担不起。若要再胡搅蛮缠,我便一字不漏地禀告你阿父。”
“那阿叔说我习武是为了什么?”狸奴恨恨道,“这几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不是为了修得一身本领,像宣武军中的儿郎一样,在沙场上建功立业。阿叔,我见过守城门跑杂务的小兵,跟我一般年纪的比比皆是,为什么我连这些最简单的事情都不能做呢?”
“你若真的是为了不负既往所学,那更要加倍小心地保护好自己这条命。军营里从不缺卖力气的莽汉,”成誉的语气前所未有地严肃,“如今还太早,狸奴,你还没准备好。”
狸奴望着他决然远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第16章 初战
次日清晨,义军出征。孟元礼留守京门,率领刺史府一行到城外为成肃众人送行。
旌旗猎猎,凉风习习,手中的酒盏似有千斤重。他们只有不足两千人,却是斗志昂扬士气高涨,然而金陵到底是帝都,虽有内应埋伏在城内,攻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望着义军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耳畔还回荡着将士们的豪言壮语,孟元礼掩去眸中复杂的情绪,回身便见到道旁有个素袍郎君很眼熟。
那人对上他的目光,露出一个谦和的笑容:“孟长史,辛苦了!”
孟元礼细看这眉眼,不是成家二郎君又是谁?
“二郎君既然来了,怎不与家里人说说话?”成肃和成誉一同出征,孟元礼刚刚也没看到对方去道别。
成雍感伤道:“大军出征,在下怎好拿离别意来乱人心绪。只替家母看一眼便是了。”
“二郎君不必担忧,令兄足智多谋,我军士马精良,此一行定能旗开得胜。”
成雍轻叹道:“但愿如此罢。”
孟元礼邀他到刺史府小叙。成雍正有此意,一直与他聊了大半天,回到家中时正碰到温氏在抱怨:“狸奴一大早又不知跑到了哪里去,这一天天的,简直是不想在家里待了……”
成雍起初不以为意,可直到日影西斜,还不见狸奴的影子。
柳氏慌慌张张地敲开他的门,递给他一张拆开的字纸:“我也不识字,二郎看看这写了什么?”
她眼见着成雍神色一变,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狸奴跟着义军离开了。”成雍皱紧了眉头,“她说会找到我阿兄他们,让家里人不必担心。”
柳氏闻言险些跌坐在地上,好在被桓氏拉了一把。
“她怎能如此胡闹!战场上打打杀杀岂是儿戏!万一要有个三长两短,我……”
成雍也觉得狸奴这次玩得过了火,可大军已经出发这么久,怎么追都追不回来了。他只好勉力安慰着长嫂,寄希望于狸奴吉人天相自求多福。
————
是日,义军行至距金陵七十里的野塘,在此收束人马,安营扎寨。
夜中,成肃若干人在主帅营帐中商讨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