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197章(1 / 2)

果然,不久之后朝廷内就通过了一向建设和迁徙政令,要在西北边境乃至宁夏郡内建设新的城寨,迁徙人口到新城寨,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商业。世家豪绅如果携带家资前往新城寨,可以获得免除三年商税、五年农税的优惠政策,且新城寨户口居民有科举加分项。简而言之,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富豪,只要愿意迁徙过去,商业上可以赚更多钱,科举取士上更容易考中进士。

不管在哪个时代,钱和权总会有人甘愿冒生命危险也要奋力追逐抓取的。光是科举加分这一项,对底层老百姓来说就如同天降甘霖了,更别说同时还能免除税务。商业上,宋军在那里作战,本就导致新城寨会诞生大量的商业贸易需求、粮食需求,即使没有朝廷颁布的优惠政策,善于投机倒把的商人也不可能放过此次绝佳的捞钱机会。当然,这个时候想钻漏洞,挂名在宁夏郡,而人生活在繁华中原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每到一个城镇、停留多久,皆有记录,并非想当然的事。

而不缺钱、权的书香世家的年轻人,最缺的就是实现抱负的平台,考中进士当个地方小官对他们来说反而叫郁郁不得志。在书香世家的子弟里,考中进士只不过是必然经历的人生阶段,而不是人生终极理想。经历过二圣北狩,现在的年轻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强军强国,驱除鞑虏,光复汉唐盛世,要不然边境的军队里也不会发生年年有读书人跑过来参军的现象。现在《狼烟中的私塾》忽然将一个浪漫又刺激的选项摆在了他们面前,用文人的方式去开疆拓土,去收复河山,想一想,饱读诗书本的少年天才放弃安逸优渥的生活,选择在战火中教化失地百姓,传播圣人之道,收复离散百年的民心,这不得上史书啊?

自诩在文坛有点名气的年轻人们都觉得自己很像故事里坚毅不拔品性高洁的主角,肯定能在宁夏郡做出一番成就,名垂青史。一时间,打算前往西北试水的学子不知凡几。

半年后,在从兰州、庆州到西平府之间多出了一条军事防御运输路线,总共十万人沿途建设城寨,吸纳流民百姓入驻,开垦荒地,安置身家。以工代赈,以建设富裕荒原。

长长的队伍尽头绵延到一望无际的草原里,空旷的天际清澈而宁静。王二郎一家正是这支迁徙队伍中的一员,他们本是河中府人,按说生活尚且过得去,不必冒险迁徙到新城。王二郎敲敲走路累的得僵硬起来的小腿,继续奋力拖行板车嘟囔着道:“家中的田亩数量不大,分家之后靠我们俩一边种田一边做小本买卖,想供出个进士来,太难了,太难了。你说,只要迁到新城立刻就能享受科举加分优待,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不会是忽悠咱们的吧”

王二郎的妻子秦娘背着细软,扶着板车上的家具跟着前行,累得微微喘气,闻言脸上却扬起个充满希望的笑来,说:“肯定是真的,我相信官家不会骗我们老百姓。而且咱们小王去年参加乡试没考上,为什么?因为河中府的读书人多啊,等到了新城,读书人少了,通过乡试的机会也多。以后,咱们就等着享福吧。”

一听妻子的话,王二郎顿时眉开眼笑,拉板车更起劲儿,“说得对,以后咱们也是官宦人家了。再也不愁吃喝咯。”

名为小王的少年就躺在板车上头,默默背诵着经书,耳中听见父亲母亲一路上不知重复了多少回的对话,更加用心地读书。

周围和他们一样的家庭有许多,过去但凡迁徙,路上总会有人饿死累死,这次却不一样。一来,朝廷安排了南北商盟运送粮食到宁夏郡,规定价格不许超过本金+耗损两倍,由官行进行监督。路上当然也会和迁徙的队伍进行粮食买卖,携带的粮食不足的人可以通过购买得到口粮。如果既没有粮食又没有银钱购买,可以向各城镇官行进行低息贷粮。除去各种极端情况,很好避免了路上饿死人累死人的情况。二来,此次迁徙的人群许多都像王二郎家一样小有家资,冲的是科举加分目的来的。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就是长途跋涉苦了点。

杨元和崔韶乃兴仁府学子,两人相约一起到宁夏郡来做出一番教化的事业,他们的家中都有兄长在上,也不缺功名利禄。原本二人的路子也该是到哪个小地方当个小官,过些年或许有机会调到富裕的州城,然后继续为家族的下一代谋划仕途。但金军南侵,他们兴仁府的人都目睹当今官家阵前登基,退敌千里的盛况,曾经庸碌过活的想法早就不翼而飞。外敌环伺之下,有能力的人不去施展才能,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越是边陲之地,历来反叛的次数就越多,宁夏郡不就是如此吗,夏国公变成西夏国主,经济和军事与朝廷脱节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文化思想上的脱节也很关键。西夏脱离中原多年,战事不歇,边城之间甚至产生过血海深仇,要把这么块地盘彻底收服,使其不再反复,得是多么艰巨的大工程,杨元和崔韶深感此行身上的责任之重大。以至于他们连路上经历晕车、伤寒、水土不服都没有一丁点退缩的念头。

杨元看着马车外高高兴兴反复谈论未来憧憬的百姓们的背影,看着远方一望无垠的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