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主任和赵凤霞都说她会心疼人。
宁安的月子坐的十分省心,跟着孩子的作息,每天都睡很长时间。
出了满月以后,秦主任要回去工作,宁安劝说赵凤霞也跟着一起回去,她爹一个人在家,怪寂寞的。
自从赵凤霞来这边照顾宁安,江学工就成了公社邮局的常客,隔几天就要打一次电话过来询问情况,也不怕花钱了。
妻子当年的经历,同样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他也很担心女儿会遭遇同样的痛苦,每天在家里悄悄的给亲娘上香,请她保佑一下自己的孙女。
他和大霞虽然是两个人,但是心理活动就跟一个人一样。
赵凤霞仔细思量了一下宁安这边的情况: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周永川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爹成长为十项全能选手,会抱会哄会拍奶嗝会换尿布会洗屁屁,家务活也能一把抓,军嫂们都热情友好,就算周永川出任务,军嫂们也能互帮互助给宁安搭把手。宁安的身体恢复的很好,她的工作也比较自由,照顾好孩子完全没有问题。部队里还有托儿所,环境也很不错。
想清楚了之后,她决定和秦主任一起回去,路上也有个伴。她家老江应该也想听她讲讲孩子的情况。
走之前,几个人去照相馆拍了照片,有大合照,也有宁安一家三口的照片,还有宝宝的单独照片,全都洗了三份。
老家还有爷爷和姥爷等着看呢。
宝宝的名字也起好了,大名叫周铱晨,小名就叫宝宝。铱,希望她像铱元素一样情绪稳定;晨,是希望她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乐观开朗、活力四溢。
周邦彦争取起名权失败,名字是周永川和宁安起的。
江学工爱不释手的看着女儿和外孙女的照片,没忍住擦了擦眼角,“咱们安安都当妈了。”
赵凤霞说:“安安和孩子都好着呢,你就放心吧,她明年春天带着孩子回来探亲,到时候你就能看见了。”
她在部队待了好几个月,真切的体会到了宁安的幸福和活力满满,她真心的为女儿感到高兴。宁安是她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宁安幸福,她就幸福。更何况,她自己也确实挺幸福的。
“明年春天孩子还不到一岁呢,回来干嘛?路上多折腾?”
“你闺女主意大着呢,她想干啥你还能拦得住?她要回来就回来呗,反正有你女婿照看着,没啥事。”
江学工又盯着照片看了好大一会,才问道:“安安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她没有给咱们报喜不报忧吧?”
“没有,你放心吧,她好着呢,特别好。”
“那就好。孩子离得远,咱们总担心会有什么地方照顾不到的,你去这一趟,看到了她真正过的是什么日子,咱们也就放心了。”
赵凤霞笑道:“我跟你说,咱们安安是有运道的,部队那边的环境很好,那些军嫂们都很有素质,比在村里生活要好得多。”
“永川是个好孩子,他父母也很好。安安生完这胎就不再生了,她公婆和永川都支持,一点意见也没有。谁家能做到这样?咱们大队的妇女主任,天天宣传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儿媳妇生了闺女,她不是一样拉着脸?孩子不还是来娣招娣的叫?我刚才在路上碰见那个小媳妇,肚子又大了,这是第五个了吧?我走的时候她上一个还没生,这就又怀上了,她这肚子根本就没闲着啊。”
江学工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现在妇女主任换人了。公社来人在咱们大队开了个会,专门批评了她。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少生孩子,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她作为妇女主任,不为妇女同志着想,还磋磨自己的儿媳妇,就被撸了。”
“她这事都传到公社去了?”
江学工小声道:“应该是有人看不下去了,去公社举报了一下。听说公社来人开会的时候,说的是‘接到群众举报’。”
“哪个群众这么正义啊?干得好!”
江学工把话题拉回来,他还是刚刚知道宁安只生一个的事情,问道:“你看清楚了,她婆婆真没意见?”
“没有,我看的真真的。我们俩在那儿伺候月子,老秦不会做饭,就洗尿布打扫卫生,别的活都跟我抢着干。一去就给了安安一个大红包,生完孩子又给了一个。她还跟我说,以后她和老周的工资,都分成三份,他们自己留一份,给永川一份,给望山一份。不管以后望山那边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都是这么分配。”
江学工高兴起来,只觉得通体舒坦。周家给不给钱都无所谓,他和大霞攒的钱都是宁安的,他闺女自己也能干,他高兴的,是宁安的生活舒适惬意、没有压力,是他的女儿被人重视。
赵凤霞接着说道:“老秦还安慰我呢,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男孩女孩都一样,女孩也能闯出一片天,她说咱们安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多能干啊,宝宝要是像她妈妈一样,一准差不了。他们小两口工资不上交,还有父母贴补,也没有婆媳矛盾、妯娌矛盾,一点烦恼都没有。这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