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第11节(2 / 3)

是这鸡蛋菌和芝麻菌价高,一直没人买,方竹还想着要不要便宜卖算了。

没想到运气不错,最后来了个穿着长衫的大叔,全买走了。一共还不到两斤的菌子,得了二十文。

“要是天天都能捡菌子就好了。”方桃把沉甸甸的钱袋子递给姐姐收着,黑亮的大眼睛有些发直。

“想什么呢,若是天天捡,这菌子就更不值钱了。”

“也是,”方桃收回幻想,帮着收拾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天天捡鸡蛋,比菌子还好卖!”

方竹也发现了,买鸡蛋的人是真多。

不过这也不奇怪,县里的人虽然日子比她们好过,也不可能每家都顿顿大鱼大肉。鸡蛋也算半个荤菜,煎炸煮炒都好吃,一个还只要一文钱,大部分人家都能吃得起。

但养鸡味儿大又招蚊子,还容易吵着人,在县城里定然不合适。大家伙儿都只能买蛋吃,那可不就好卖了。

或许以后可以多养几只鸡?

可惜这时节已经没有小鸡仔卖,估计也只能等来年开春多孵几窝才行。

不过或许能弄点别的东西来卖。方竹可是一刻也没闲着,没人来时,她就在观察其他摊子,发现居然还有卖剁辣椒、泡藠头的。

虽没有鸡蛋、青菜那样受欢迎,但也有人买,一竹筒就是五六文,应该有赚头。陈秀兰的酱豆子做得不错,想来也能卖出去。

方竹盘算着下回再来县城卖鸡蛋,就带点儿酱豆子试试。

“小竹姐,你们卖完了?”

正想着呢,秦小芳兄妹俩就过来了。

“嗯,你们也卖完了?”

“卖完了,”秦小芳掂掂自己手里的空篓子,“你们还要买些什么吗?”

“家里米不多了,盐、油也得添点儿,还有我绣的帕子也要看看有没有布庄收。”

“米盐这些西市就有卖的,布庄得去北市,那我们就先去粮行。”

秦小芳话音刚落,秦大柱就在一旁开口:“小芳你领着她们去,我去给你嫂子买点儿酸梅子。”

说完就急匆匆跑了,那脸上的笑怎么看怎么傻气,瞧得方竹姐妹俩一愣一愣的。

方竹琢磨着昨天捡菌子也没见着秦大柱的媳妇儿,今儿上县里也没来,心里有了猜测:“嫂子这是有了?”

这下秦小芳也掩饰不住喜悦,眉眼弯弯道:“嗯,因为月份不大,就没声张。”

“那可真是喜事儿,难怪柱子哥高兴成这样。”

秦小芳领着方竹姐妹俩直奔粮行。

门口立着块木牌,上面刻着字,有人瞧上一眼就摇着头走开。可惜方竹她们几个都不识字,也没在意。

一进门,店小二就热情地迎上来,“几位要点儿什么,米、面、豆子,我们这儿样样都有。”

方竹盯着墙边几个满满当当的大陶缸,有些挪不开眼:“米怎么卖?”

“精米九十一斗,糙米六十一斗。”

“怎么这么贵?”方竹没忍住拔高了调子。

连秦小芳也蹙起秀眉,满脸不可置信:“这糙米之前不是只有四十五文一斗,精米也才六十文,怎么突然涨这么多?”

店小二依然笑眯眯的,“我们家的米全是从江南来的,这江南水患,好多府城都被淹了,米价可不就跟着涨了。”

江南以种水稻为主,产出的谷子,白米销往各地,方竹也是清楚的。因为水患,米价上涨也情有可原。

但一下子涨了几十文,还是有些吃不消,方竹谢过店小二,又让秦小芳领着她去了其他粮铺,结果米价都一样。

方竹最后只能妥协,买了一斗糙米,跟店掌柜还价到五十五文。又花四十文买了一斗包谷糁。

没办法,他们家就一亩水田,年产一石出头的谷子,还得交一斗的税,压根儿就不够吃。只能先买点儿凑合着,等收新谷子了。

买完米粮,方竹又去买了盐和油。

江南水患对这些倒是没什么影响,还是跟从前一个价。

盐二十文一斤,买了两斤,花去四十文。

菜籽油贵些,三十五文一斤,方竹只打了一斤。家里也不是天天吃油,省着点也能用很久了。

陈秀兰只让方竹买这些东西,她也没自作主张买别的什么。

把油壶拎在手上,其他东西都放进背篓里装好,几人就没继续在西市闲逛,直接去北市找布庄。

第14章

从西市出发,走了有一刻多钟,才到北市。

这边的油烟气就淡了许多,店铺以经营布匹、 首饰、香料、家具等为主,只零星有几家面馆酒铺。

虽也有摆摊儿的,却没一个是卖吃食的,都是些泥人、绢花、木雕这样的小玩意儿。

不过依然热闹非凡,且穿着绫罗绸缎、佩戴金银珠宝、坐着马车的富贵人家更多了些。

因此走路时就更得小心谨慎,若是不小心冲撞到哪位贵人,可不是他们这些贫民能受得住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