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81章(1 / 2)

程普面色讶异,正想说话:“大人,这——”

赵淮徽朝他挥挥手,示意他别开口,随后看向那人,道:“是谁给你们出这个主意的?本官想应该不是周大人吧。”

那人有些犹豫,但想了想,还是说:“大人明鉴,我们师爷早知道大人会看出来。所以……”

说着,那人看向别处。

赵淮徽也随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只见小巷子中,有两个人一前一后地从阴影里走出来。

刘师爷和张班头将自己双手尽数捆好,步履缓缓却坚定地走到赵淮徽的面前,然后噗通两声跪了下去。

“罪人张年余前来请罪。”

“罪人刘师爷前来请罪。”

赵淮徽看着二人,心中已然明了,道:“你们想叫百姓替周大人求情,为何只求一下?若是多求几次,你们兴许就不必出来负荆请罪了。”

刘师爷道:“巡抚大人明鉴,我们的罪责并不是靠求情就能免得了的。只是希望大人能够看清周大人到底为我们辽东县做了什么,千万别因为我们两个罪人牵连了周大人。”

“是,我与张班头其实知道,大人若是一开始不肯答应,后面是绝不会再松口的。”张班头道:“若是大人不肯吃这些东西,那么这些饭,就是我与刘师爷的断头饭。”

赵淮徽眉心微缓,问:“你们大人呢?先让我见过她再说。”

张班头却摇头道:“巡抚大人,您杀我们,不必叫我们大人。大人这些个月太劳累,砍头这样的血腥场面,我怕大人看了会睡不着觉。”

“倒是个忠心的好人。”程普凑在赵淮徽耳边小声说。

赵淮徽笑了笑,对程普道:“当年周稚宁写在文章里的民心,我到底是看见了。”

第54章 捐款 青史留名

赵淮徽没发落刘师爷和张班头,而是去县衙寻周稚宁。

周稚宁本来还睡着,只是越睡越觉得似乎有什么人正盯着自己,她迷迷糊糊睁开眼睛一看,恍惚之间还以为自己做了个梦。

“赵兄?”周稚宁爬起来,慢慢瞪大了眼睛,“你怎么在这儿?我莫不是被梦魇给魇着了?”

“想起你的《述民篇》一直不曾给我,所以来催催你。”赵淮徽笑道。

周稚宁一怔,继而失笑:“有赵兄这句话,我便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了。只是话说回来,赵兄忽然到来,莫不是朝廷派来监察辽东县的巡抚是你?”

赵淮徽点点头。

周稚宁便放松地重新睡回了被窝中,长吁一口气:“那我尽可以无忧矣。”

“我知你有分寸,辽东县的事情是有小人作祟,我既来这一趟,你自然可以全然放心。”赵淮徽微笑道:“比起监察,我这一趟更多的是帮忙。我进县衙时瞧见你门口挂着的那张图了,凭你一人之力,怕是在任期之内无法完成。”

“既然是赵兄主动提出来要帮忙,我就不和赵兄客气了。”

周稚宁其实还没怎么睡醒,但一聊到县内建设,她就变得神采奕奕,直接从自己画的缩小版图纸拿出来,在赵淮徽面前铺开。

“我算过了,现在辽东县屡次被异族袭击就是因为防护太少,城墙破旧,兵器锈化,且百姓的房屋在抗击过程中损坏严重,还伴随着大量的财物损失。”周稚宁认真的说,“所以我决定把辽东县上下全部简单修葺一遍,先从县衙开始,再把城墙加固,紧接着就是买一批好的刀刃。这些没有十几二十万两银子下不来。”

赵淮徽暂时不说自己带了银子的事,只是挑了一下眉,问:“银子你打算去哪儿弄?”

“我打听了一下,听说辽东县周围一带有许多有名的商贾。”周稚宁笑道,“他们手上别说是二十万两银子,就是百万、千万的银子都有。”

“商贾一流向来是无利不起早。”赵淮徽摇摇头,“你打算如何劝动他们捐出银子来?”

“我本有一个昏法子,但赵兄一来,就变成好法子了。”周稚宁笑意加深,清亮的瞳孔里带着一丝狡黠,“只是请赵兄勿要怪我才好。”

这般说着,几日后,周稚宁便将县衙里的一应事物交给了刘师爷和张班头等人,自己则带着魏熊、茗烟、赵淮徽与程普出了辽东县。

辽东县往南走就可以见到逐渐繁华的城市,比起黄沙堆积的辽东县,这里的城市可谓是天堂。

周稚宁和赵淮徽如同在平城一般,换了身平常市井人家的衣服,不急不慌地走在路上,左右看看。

“北方盛产小麦、谷子和棉花。要想吃白嫩嫩的大米,只能从江南用船运过来。但是掌握漕运水渠的人不多,而且往往结党抱团。最厉害的一个莫过于一个姓商的人家,拥有好几条私船。每月每年从江南运粮北上,卸货点就在这座城内。所以久而久之,这里的就成了一座人们口中所传的‘米城’。”周稚宁解释道。

茗烟瞪大了眼睛:“那这么说起来,那位姓商的老板不是富的流油?”

“富可敌国。”周稚宁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