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些欣赏夏原吉了。
原本他从太上皇那里把夏原吉讨来伺候他,不过是在对太上皇表忠心罢了,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见识。
“很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你师父会让太上皇同意这件事吗?”
夏原吉低眉顺眼地匍匐在地:“奴婢会把陛下的旨意通传给师父的。”
新帝轻声道:“很好,你去找你师父吧。不要让我失望,事成之后,你就是新任的六宫都总管。”
夏原吉呼吸一窒,连忙磕头谢恩,千恩万谢地退出了殿内,找他师父去了。
在夏原吉离开后,新帝的贴身太监陆英把茶水端了上来,新帝接过茶水后,问陆英道:“听我把大总管的位置给了夏原吉,你失落吗?”
“奴婢不失落,夏公公比奴婢能干,能者多劳本是应该的。奴婢不想威风八面,能一辈子跟在陛下身边伺候就很好了。”
新帝听了后,脸上露出了一个无比真实的笑:“你这话说得对,夏原吉不但比你能干,他比戴权还能干呢。”
“我当然要用他,而且要重用他,他会是我的一把利剑!但是他当不成童贯,希望他能和他师父一样懂得惜福吧。我既然用了他,就不想他没了下场……”
第110章 无情帝王磨刀之策,会试主考原朴尚书
新帝心里已经定下了省亲之策, 不过他没有现在立即选秀的打算。
在改元前选秀,可不是什么聪明的选择。
就先让夏原吉去太上皇那里通风报信去吧,而他可以吩咐潜邸的心腹出京采买货物, 然后等待时机的到来。
时光易逝,荣国府分家的时候还是在秋天。转眼间就到了冬日, 国子监的历事监生们已经带着牙牌去衙门里当差了。
因为要备考明年恩科的缘故, 贾璋今年没有提交历事监生的申请。
他在荣国府还完债后, 一直都乖乖地跟在叶士高身边潜心读书。做学问这种事情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会试即将到来,他却是不能松懈半分的。
待到冬至前后, 各地学子纷纷进京赶考。贡院东条的民居、各省建造的会馆和京中的客栈里都住满了赶考的学子, 酒楼里也时常有人举办文会张扬才名。
一时间, 江南的才子,齐鲁的解元纷纷登场, 京城的空气里都沾染上了翰墨的气息。
盛朝尤重科名, 为了减少世卿世禄的弊端, 避免世家做大,太宗文皇帝亲自做出了非翰林出身不可入内阁,非进士出身者不可担任六部尚书及吏部左侍郎的规定。这意味着想做高官,进士出身是最基本的条件。
虽然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荫官者和捐官者也能做到二品侍郎的位置。但是官场上有潜规, 在没有靠山的情况下,同进士出身、举人出身、荫官出身与捐官出身的官员做到五品也就到头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 天南海北的举子们都极其重视明年春天的恩科。
一来,明年的恩科是新帝登基后举办的第一场会试, 录取名额必然会多一些。二来,新帝登基后嫡系不多, 作为天子门生,在这一科考中后很容易得到新帝的重用。
所以准备参加明年恩科的人也非常多,根据雪檀的禀告,贾璋知道贡院附近的客栈民居与各省的会馆里都住满了,就连京郊的庙宇里都有没地方住的举子落脚。
这意味着明年春天参加会试的举子人数没有一万也得有□□千,反正参加明年恩科的人数绝对会比参加前两科会试的人数多就是了。
眼下正是腊月,距离会试也没两天了。
对于新帝来说,会试主考官的人选最好是他的潜邸师傅,礼部尚书原朴。
要知道,在黄秋楼致仕后,内阁就空出来了一个位置。
而在新帝的嫡系中,原朴是距离这个位置最近的人。
新帝当然会想借着恩科的机会给原朴增添资历,然后把他增补进内阁,做自己的心腹。
诚然,杨宗祯和张泰维很让他满意。但是比起太上皇留给他的辅政大臣,还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用起来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