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113章(1 / 2)

“杨阁老的话给臣也带来了很多启发。就算景王殿下有什么不好之处, 也能跟着陛下您学习。如此一来, 我朝必然大治,海晏河清不成问题……”

乾元帝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他想听到的答案本来也只有最后一句话。

那就是新帝要跟着他学习为君之道。

是的,他是要做太上皇了。

可他不是刘太公,不是唐高祖,更不是安史之乱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玄宗皇帝。

太子的身份, 聪明的头脑,愚蠢的对手, 以及四十多岁就没了的父皇。

乾元帝他生来就拥有最好的一切。

所以他怎么可能愿意在退位后,就把权力全都拱手让给新帝?

在那些儒家经典里, 有虞陶唐推位让国是一桩美谈。

但一纸空文与万人赞颂又怎能比得上大权在握的感觉?

若不是自己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乾元帝才不会禅位, 去做那劳什子的太上皇呢。

他很满意杨宗祯和张泰维的答案,至于严敬……

那是他的鹰犬,是他的独臣,所以他不用去问严敬的看法。

主辱臣死,还有什么需要细问的呢?

即便新君即位,严敬也只会认他这一个主子。

至于乾元帝为什么不找周东野和李汲过来,反倒找杨宗祯和张泰维过来商量退位之事的原因也很简单。

无非是为了挑起内阁的争斗。

黄秋楼去年中风后,不得不致仕回家休养。

早在去年秋天的时候,黄秋楼就已经带着乾元帝给他的赏赐,带着一家老小乘船回江西老家养老去了。

黄秋楼致仕后,李汲就顺理成章地接任了黄秋楼的次辅之位。

次辅与群辅的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譬如说皇帝分给内阁的决策权首辅至少能分到六成,次辅则能分到两成,其余的群辅也不过是在那里分那余下的两成罢了。

李汲还是三辅时,倚靠着清流党羽与皇帝的支持侵吞了不少本该属于黄秋楼的权力,进而与周东野斗得有声有色。

但终究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如今李汲成了次辅,本就有监督与辖制首辅的责任。

在乾元帝的授意下,李汲经常挑衅周东野的权威。

结果就在周李二党斗得如火如荼时,周东野和李汲同时发现了一件十分糟糕的事。

乾元帝居然经常绕过内阁,召见杨宗祯、张泰维、严敬、赵树生等人去东暖阁议事。

那严敬不过是陛下的鹰犬、声名狼藉的酷吏,并不能给周东野和李汲带来什么威胁。

赵树生年纪也不小了,脾气秉性又如同甘草一般,跟黄秋楼别无二致,威胁还不如严敬大,更是不足为患。

但杨宗祯和张泰维两人既是阁臣,又有野心。

乾元帝单独召见这两人议事,周东野和李汲又怎会不忌惮?

不过此事对周东野的伤害还算有限。

周东野知道乾元帝一直都很看重杨宗祯。

随着年纪的增长,杨宗祯势力范围的扩大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周东野虽然不愿意,但是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们这张牌桌上迟早会出现新客人的。

唯一让他有点不高兴的事情是徐梦行怎么这么不争气?

内阁五个人,除了他和李汲这两位党魁外,杨宗祯和张泰维都被陛下叫去议事了。

只有徐梦行一人被剩下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徐梦行他没用啊!

可是转念一想,徐梦行被剩下来,可能是因为他不如杨宗祯和张泰维能干,也有可能是因为徐梦行比张泰维更加忠心呀!

他的学生可比李汲的学生老实多了。

想到这里,周东野竟然产生了一种诡异的满足感。

周东野觉得满足的地方,自然就是李汲极其痛恨的地方。

杨宗祯上桌固然让人生气,可自家的自留地长草才是最让人痛恨的事实!

但这是陛下的命令。

李汲就算再生气,也不会昏头到让张泰维去拒绝乾元帝的邀请。

更不能因为陛下对张泰维的“看重”就排揎张泰维。

毕竟李汲他既不想让学生和自己离心,更不想让乾元帝觉得他对皇帝不满。

但表面上的亲热掩盖不了心里的不爽,这两年以来,李汲对张泰维已经有诸多不满了。

正是因为如此,乾元帝才召杨宗祯和张泰维过来,与他们两个商议退位之事。

他不但要与杨宗祯和张泰维商议退位之事,还要让杨宗祯和张泰维拟定他退位的圣旨,甚至还要让他们两个一起拟定新君的登基诏书。

乾元帝十分清楚这件事的政治意义,也清楚杨宗祯和张泰维在做过这件事后,就有了挑战周东野和李汲的资本。

因为这本就是他希望达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