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汴京小面馆 第21节(1 / 4)

这沈家大姐儿倒是个闲不住的,前些日不知道又从哪里拖来两张被火熏得黑漆漆的瘸腿条凳,用石块垫在瘸腿上,便搁在门口做了个地台。用破陶碗、陶罐种了些不知名的野花,还在陶盆边上摆了个木板,贴了红纸,在上头写了两行字,李婶娘是让李狗儿去看了回来念给她听才知道,上头写的是:“春祺夏安,秋绥冬禧”,连门边的墙上也钉了块小小的方形木板,在上头写了个“沈”字。

夜里,灯笼投下昏黄灯火,照在那小小花瓣与墨迹上,倒也有些温馨又古朴的意味。

最紧要的是,那字端端正正,笔锋浑厚有力,让李婶娘面色更加不好——沈家唯有济哥儿会写字,可她不知道被赶出私塾的济哥儿这字竟然写得这样好,比她引以为傲的李狗儿好多了。

但她家狗儿也不差,李婶娘在心里重重点头。

风中羊肉的香味又好似更浓郁了几分,李婶娘再看了眼沈家的门,撇撇嘴,缩回身子关了门。

这沈家竟然还熬起了羊汤?这么大手笔?羊肉可不便宜呢……李婶娘咽了咽唾沫,心里又想,才摆了没几日的小摊儿便这样铺张浪费,都买起羊肉来了,这样大吃大嚼,挣多少银子也不够使啊!沈大姐还是年轻,不知柴米油盐难挣,不会过日子。

沈渺不知晓小巷里的议论,即便知晓也不耽搁她吃肉。

这肉这样好,不趁新鲜吃了,岂不浪费?沈渺是最不喜欢浪费食物的。

况且不知是不是吃了羊肉,她一晚上都觉得肚子里暖和,手脚也热热的,睡得格外舒服。

这或许也是今儿睡过头的原因吧。

豆大的雨点儿接连落下,过了午时这雨不仅没有停歇,还愈发大了。沈渺坐在灶房里做今儿要送去谢家的红豆排包,看着檐下好似挂上了水帘似的,便开始发愁。

这雨不停,她只能先出门花钱雇辆带篷子的驴车了,不然走过去必然全湿透了。

她倒是不打紧,做好的面包生胚可不能淋雨。

还是加紧做好吧,她怀着一丝希望,说不定一会儿雨便停了。

结果事与愿违,沈渺做好了今儿的一百五十个红豆排包,这雨非但没停,还刮起了风,这下风大雨斜,外头便也显得万木飘摇、枝叶瑟瑟。她忙擎着伞出门看了看,街巷皆成泽国,连人影都没了,都不知上哪儿雇车。

这下怎么办才好?她叹了口气转身回去,刚要关上门,就见顾家后门开着,顾屠苏穿着蓑衣,正冒雨推了车将酒缸都搬进屋子里去。他瞥见沈渺,便扶起斗笠,露出一张晒得脖子都有些分层的黑脸,停下来问:“大姐儿?怎么了?”

“没事儿,我看看雨。”

沈渺笑了笑,她原本也想到了顾家有车,但土车子在这样大的雨里,也不比挑扁担有用,容易陷进泥里,若是陷了车翻了更遭了,且人穿上蓑衣推着车走也能淋得湿透。因此她其实已经下定决心要冒雨去车马行租一辆篷车。虽说贵了一些,但至少不会那么狼狈,带着济哥儿和湘姐儿也安全些。

顾屠苏却看出她有些烦难,径直走了出来,黑漆漆的脸上透着认真,望着她说:“若要我帮衬,你尽管开口。这几日你出摊儿,怎么也不来寻我搭把手?”

沈渺张了张嘴,还没说话,外头竟响起踢踢踏踏的马蹄声,车轮辘辘溅起雨水,一辆簇新的桐油马车劈开滂沱的雨幕,枣红马儿喷着鼻气,顷刻间便停在了她面前。

沈渺吃了一惊,抬眼望去。

镶以绢纱的六角玻璃风灯在风雨中摇晃,上头绘了个“谢”字。

第28章 红豆圆子

今年也不知怎么回事, 这汴京的春雨一下起来便没完没了,自打开始下,便没有停歇过。

杨柳东巷的路彻底走不了了, 一走一腿泥, 后来还是巷子里所有人家,有钱的出银钱,没起的出劳力,一共捐了三贯,从城外挑回来七、八担子扁河石, 大大小小夯在上头,大伙儿这才不必住在泥塘里头。

沈济也有三日没去兰心书局抄书了, 不过因阿姊接了谢家的活儿,沈济本也不打算去的。因此今儿一早他听见外头喧闹的号子声, 便开了院门瞧,才知晓巷子里在夯碎石路。

顾二哥和顾叔二人是领头的,他们父子俩生得高壮,又黑得如出一辙, 站在雨里几乎分辨不出是谁,顾叔往地上放石块,顾二哥便干脆打了赤膊, 宽厚的肩上扛着用数条麻绳捆着的粗圆木桩,配合着顾父的号子声,狠狠往地上砸。

石块便这样一块块夯进浸泡了雨水的泥地里。

不知是不是沈济多心, 顾二哥将沈家和顾家门前的那一截路夯得格外结实、仔细, 连铺的石块都比旁人家门前多。顾二哥还特意选了好几块大小差不多的方形石块,整齐地铺在了沈家门口,就像门口本就铺了一条石板路似的。

李婶娘为此还不满地嘟囔了好几句。但沈渺也交了一百文夯地的钱, 出力的又不是她家的男人李挑子,因此便也只能是暗自嘟囔了。

只可怜李狗儿与湘姐儿两人偷摸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