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第79章(1 / 2)

反正他也不看重边境那野蛮之地,那里是他给他的罪臣们准备的好去处。

于是只在两国边境士兵们最先得到停战谈和,合作共赢的好消息。

现在两边颇有点对着攀比的意思。

你看我这边马路修得平实宽阔笔直,我的良驹骄兵,我的工匠鬼斧神工……

两岸的子民在忙着安身立命,根本不好奇口岸的军事。

收割玉米,种下冬青稞的时候时间由夏转凉入了秋。

两岸子民在收获中慢慢知道了自己的国家要在家门口给他们修个美丽的城池,与对面的人们交流,以物易物。

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京城/王都的好东西了,对岸的好东西也能瞧个新鲜。

全天下最敏锐最聪明的商人们早早的开始铺货,购置打造新的马车,招收手下,等着吃下第一口螃蟹。

于是理县的镖局回来了,还扩宽了门脸,门里门外络绎不绝。

给官二换了粮食的平村老夫妻两,也如愿的等来了孩子的口信。

县上来了比前十年加起来还要多的行商,他们背后的老板们都想要得到口岸的一块地皮,兴建土木,修自己的铺子。

一时之间县里的建材价格疯长,商人们趋之若鹜。

民居物资因为行商们带的足量价格竟是大跌。

如今外面的荞麦面,大米,小麦粉,通通都很便宜,理县的人们何时过过这种好日子,家家户户都拿钱屯上了不少。

行商们带来了大量的粮食,药材,熏肉,正是理县的人们最需要的物资。

如今县里四处开矿采石供给新城修建,大量招用劳力,于是吃苦耐劳的汉子们去采石采木运输,得到了足够养家的酬劳。

官家二人定然前往。

官二靠着自己对边境的了解进了行商们的运输行列,官家老大官恒被县老爷招去当了主笔,原来的老熟人主笔被发配到木料场管账去了。

行商们大兴土木,矿场木料场的收入就足够惊人,再有行商们过来交付的庞大的商税,另有军队那边的大量粮草支出,这些流水太庞大了,县老爷身边无一人可担此任。

官恒带着自己以前做过的账房经验自荐,得了那劳心劳力但收入十分可观的差事。

入职当天就得赏五枚银锭,整整五十两。

每月俸禄足足十两银。

官二跟着的运输大队,酬劳中等,伙食却是极好,更别提队里那管伙食的掌勺是巴黍人士,全国就没有哪个州府有他们在吃喝二字上下的功夫多。

本地劳力根本不够,之前逃难的有命在的全回来了,跟他们同时回来的还有五湖四海问讯赶来务工的江湖儿郎。

主街一派兴荣,新开的酒肆食肆几多,就是那繁华城池才有的烟柳之地花楼子都开了起来。

不是还有宵禁的话只怕要通宵达旦把酒言欢。

沈逸带着家里剩下的人筹备着冬日物资,柴禾是首要,再有就是牛羊的干草。

是的,托新城的福,今年不用愁粮了,家里也是添上牛羊马匹了,两头性格温顺的小牛,十几只大小不一的绵羊,两匹本地的耐寒长毛马。

就连鸡鸭鹅都添上了,还是只买了一对小鹅苗,鸡鸭苗各二十只。

如今愁的只有家里这些大家伙们冬日里要吃的干草,谷糠。

柴禾因为四处伐木,去捡剃下的枝丫捆好背回廊下风干就好,变得十分容易。

枝丫太多挡了路,也有山火的风险,买木料的老板们乐得乡亲们去捡柴禾。

就算口粮不愁,也不能务了农时,荒废土地。

棉花收成定然价高,青稞却因为粮价低,家家户户今年都种的少了些,大家都去种棉花大豆菜籽等经济作物去了。

沈逸去购置了很多黑麦撒在了新开荒的五亩地里,如今他们家有十五亩地了。

黑麦苗高过膝盖就可以收割,放着不管自己还会用根须二次出苗三次出苗,是非常实惠的牧草品种,因为不挑环境土囊,牧民们时常撒在自己的牧区任它们自生自灭。

没人浪费辛辛苦苦开荒的土地去种那么不起眼的作物,甚至不愿浪费时间去照料,长起来后当山中野草收割回家就挺好。

沈逸想的不一样,他想着种上五亩他家的大家伙们东粮不仅不愁,他收获后还可以成捆屯起来放着跟牧民们交换。

以前冬日里穆勒老汉家要用粮食去换劳力进山给他们家打牧草,如今自己种在地里,到时候背去换都不用进山,再不用体会露水湿冷透骨。

这是他无意中想到的,主要是今年大家伙养多了让他一时陷入牧草焦虑,他家才这点儿那人家岂不是比他更焦虑。

别人不要他也可以留着,干草又放不坏,到时候卖给路过的行商也行,行商可不能没有牧草。

又因着他还想要大量的谷糠让家里那些大家伙冬日里不至于掉膘太多,剩下的十亩全种了青稞。

如今村里地最多的就是他们家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