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228节(1 / 3)

第131章

从酒店出发开车去明十三陵,不过个把小时,大家在车上聊了会儿天,很快到了。

说是明十三陵,实际上只开放三座陵墓,来都来了,当然是要都逛一逛,薛皎买了通票。

明十三陵比较大,可以开车自驾,到地儿先下车。

国庆哪哪儿人都多,但相对而言,明十三陵的人要比其他景区少一些,而且国庆假期已经进入尾声,这两天许多外地游客返程,明显人流量减少,参观体验也更好。

不过人少也是相对的,进去的时候,薛皎看见一个导游领着一群游客,一边走一边讲,引经据典,各种典故张口就来,专业人员就是不一样。

薛爷爷薛奶奶以为她在讲故事,走近听了一耳朵,薛皎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请个导游讲解吧,我不太懂。”

国庆本来没想游明十三陵,考虑到爷爷奶奶腿脚不好,薛皎的行程定的比较宽松,但没想到,老人家的腿脚比她想象得好得多,提前游完了预定好的景点,这才加了一两个,薛皎也是临时做的准备,了解确实不多。

“导游?讲解”薛爷爷往旁边一指,“就那个姑娘讲的那些是吧?”

薛皎点点头,导游小姐姐戴着小蜜蜂,虽然离他们不太近,但也能听到一些,这会儿还没进去,她正在讲明朝一些有名的人物事件,比如朱棣靖难之役、永乐大典等,薛皎也觉得人家讲得好。

“嗐,请那干啥。”薛爷爷说:“咱也听不懂,她说的那些人……这皇帝那皇帝,又是永乐皇帝,又是朱皇帝……”

“朱帝。”薛奶奶说:“简称吧,姓朱的皇帝,简称朱帝。”

薛皎哭笑不得,薛青山说:“妈,是朱棣,一个皇帝的名字,他是朱元璋的儿子。”

他好歹还看过《大明风华》,朱棣开场可凶得很。

薛奶奶:“他儿子不是死了吗?”

没等薛皎回答,薛爷爷先说:“肯定不止一个儿子,咱家还有好几个儿子呢,那皇帝取一堆老婆,生一大堆儿子,死一个还有其他的,是吧月月。”

薛皎顺着爷爷的话解释:“朱元璋儿子确实不少,我记得是有二十多个。”

“多少?”薛爷爷震惊,他以为的多,是十来个那种,单只儿子,还没说女儿呢,没想到这么多,也太能生了。

薛皎:“我请个讲解吧,这边有专门的讲解,朱元璋的儿子里也有一些比较有名的人。”

“不要不要。”薛爷爷连连拒绝:“人家讲的太深奥,咱听不懂。”

薛皎说:“没关系,我们花了钱的,爷爷奶奶不懂,可以直接问,人家会回答的。”

“那哪好意思。”薛奶奶也说:“咱啥都不懂,你们那些跟着听的,都没问,人家都懂。”

薛皎明白了,那些游客多多少少有点儿历史底子,就算没有,人多也不好意思问,听听算了。

她爷爷奶奶是一点儿不了解,字都不认识多少呢,专业的讲解他们听着理解困难,全是不认识的人,也不好意思张嘴问。

薛皎有点懊恼,这么看来,不应该来明十三陵,光想着有名气了。

但来都来了,票也买了……

薛皎硬着头皮说:“那就不请讲解了,咱们走到哪儿看到哪,爷爷奶奶不懂的,只管问我。”

大不了现场查资料。

“行。”

“月月讲得好,奶奶听得明白,爱听。”薛奶奶笑眯眯鼓励孙女。

薛皎觉得爷爷奶奶对她的滤镜八百米厚,不过她还是蛮受用的,被长辈信任的感觉。

说话间已经到了神路,这是明十三陵先导部分,薛皎一行人走得比较慢,那个旅游团在他们前面,正在讲“郑和下西洋”,从政治背景讲到意义,出航时间、航行路线,都如数家珍。

薛皎蹭人家导游的讲解,也觉得有意思,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郑和出海的几次航线路。

但对于薛爷爷薛奶奶,甚至薛青山冯英来说,听到什么“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都会愣一下,这哪儿来着。

“郑和是哪个?这些皇帝不是姓朱吗?”薛奶奶拉着薛皎小声问。

薛皎也压低声音跟奶奶解释:“郑和不是皇帝,是一个太监,朱棣……也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派他带人出海,宣扬国威。”

[修今世求来生:太监也能青史留名?]

[两袖清风:这什么明朝的大臣,没人了吗?竟然让一个太监领了如此重要的差事。]

[青史书我:关朝中大臣什么事,分明是鸿胪寺不作为。]

[宣扬国威,该外朝来拜,怎的还自己派船出海。]

[就是,平白空耗人力物力,这也太不值当了。]

……

“就是吹自个儿厉害?”薛爷爷评价:“朱棣这个皇帝,还挺好面儿。”

薛皎忍笑,爷爷没读过什么书,说话却一针见血。

薛青山说:“这叫‘亮肌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