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比较亲近的是大舅大姨他们几家,但还有冯英父母那辈的亲戚,那是真正的长辈,平时走动得少,过年却得去拜年。
跟村里不一样,村里拜年,溜达着就去了,然后坐着嗑瓜子聊天能聊上半天。
城里拜年,时间都耗在了路上,反倒是在家里没留多久,把带的年礼奉上,拜年说吉祥话收红包,然后寒暄几句,留饭,婉拒,就回家了。
回家之后,薛皎抓紧时间写卷子,她这几天学习的时间太少,还有好些卷子没写完。
等着看《新白娘子传奇》后续的丰朝人,果然没等到,心碎又心焦。
切分屏去看小天女,薛珍在看书。
她电话手表加了关系好的同学的联系方式,她跟好朋友说,过年她跟哥哥姐姐一起做蜂窝煤,好朋友跟她说,过年妈妈带她拜访了一个琵琶大师,已经开始学琵琶了。
薛珍没有被卷到,薛青山和冯英被卷到了。
冯英焦虑地跟薛青山说:“珍儿班上好多孩子,都报了课外兴趣班。”
本来学校就有各种兴趣课程,到了二年级就能选了,周亮亮选了篮球和书法,篮球是他自己选的,他是个好动的性格,恨不得兴趣课全选在外面玩的。
书法是冯飒安排的,她嫌弃周亮亮一笔狗爬字,也想磨磨他性子。
薛珍提前入学,年岁比同学们都小几岁,所以冯英之前听说她同学们报了辅导班兴趣班,也没太着急,珍儿太小了。
但现在,家长群里蹲一蹲,发现几乎都在讨论怎么卷孩子,没报班的孩子越来越少,还有一下子学好几门的。
在这种氛围下,不想卷也不行了。
薛青山心疼小孙女:“珍儿太小了,那乐器啥的,拿都拿不起来,给孩子压坏了。”
“阿公,珍儿学过古琴。”薛珍忽然开口。
其实只要她不想读书,琴棋书画,刺绣女红,什么先生齐王府都能给她找最好的。
一开始薛皎跟梁桓提起,要送女儿入家学读书的时候,梁桓觉得是不是珍儿太无聊了,或者薛皎想让孩子上进,而且珍儿也确实聪慧,早些启蒙也无碍,将她送去跟王府里的女孩子们一起学习。
那会儿学的就是基础的识字,从女四书开始学,还有学琴棋书画这些。
薛珍很听话,让她学什么她就学什么,而且学得很快,学了大概两三个月,薛皎才说动梁桓,把薛珍塞进家学,同堂哥们一起读书。
听小孙女一说,薛青山和冯英就猜到她在哪里学的了。
冯英犹豫了一下,问:“珍儿还想继续学吗?”
薛珍摇头:“我不喜欢弹琴。”
她想了想,说:“写字、画画,下棋可以,最喜欢下棋。”
薛青山:“那、那报个围棋班,咱再继续学学?”
薛珍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围棋能拿六百分吗?”
薛青山:……
那他咋知道。
他和妻子,单纯被其他学生家长卷到了,总觉得不让孩子学点儿什么,自家孩子就落后了,对不起孩子。
正好珍儿自己也愿意学,那就报一个呗。
等薛皎学习间隙休息的时候,薛青山和冯英跟她讨论这件事。
薛皎听完问女儿:“宝宝你自己还想学吗?”
薛珍点头:“想。”
她觉得下棋挺好玩的,可惜刚学那会儿,没人陪她玩,她学会后,姐姐们很快就下不赢她了。
她最爱跟阿爹下棋,阿爹能赢她,可阿爹时间太少了,他总是很忙,只跟她下过几次。
她还在王府的藏书楼里,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棋谱,现在还记得呢,可惜都没有实践过。
阿公说,如果她去学围棋,会有很多小朋友陪她下棋,薛珍忽然又有点儿兴趣了。
既然女儿想学,薛皎自然不会阻止,一家人一个意见,围棋班可以报。
“那书法和绘画班,还报不?”
冯英觉得孩子有这个底子,也可以试试,围棋多枯燥,以后珍儿要是不想学围棋了,还有书法和绘画。
字写得好是优势,看着都让人舒心,学画画,以后如果珍儿想学设计,也有一点基础在,都是为孩子考虑。
薛皎又问女儿愿不愿意,这回薛珍不确定了。
她觉得如果妈妈想让她学,她可以去学,不学也行。
薛皎想了想,说:“绘画可以先试试课,看珍儿喜不喜欢,书法自己练吧。”
薛珍毛笔书法底子已经打下来了,书法需要长时间练习的,她如今已经不需要书法基础课的老师教她怎么写。
硬笔书法,如果有心想学,晚两年也可以,孩子确实太小了,手那么小,毛笔薛皎都不太想让她现在练太狠,每天写一页,保持一下手感就行了。
商量好了,冯英松了口气,她关注家长群比较多,真是被那些家长卷得快焦虑了。
“是不是活动太少了?”薛青山发现,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