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到干旱稍微缓解,对物资的需求就没那么高了——只要离开的通道一直没有关闭,一直是一种可能,本地的秩序就没那么容易失控,花在维持秩序上的资源就能省下来不少。这是谢双瑶事前没有估计到的。
但,这些资源也不可能全都拿来浪掷在战争上,归根到底它还是要花用在北地的百姓上——南洋现在的粗放式统治,隐患重重,难道就这样任其持续下去么?这是不可能的,越是根本重地越要扎实治理,这些资源富裕出来,转头就要投入到南洋去,帮助北地移民彻底融入买地的秩序之中。
只是说,这种投入和之前的救灾比,紧迫性没那么强,可以缓一缓,挤出一点点来分给别处而已——比如说,对非洲的进一步投入,或者是满足大木那小子的虚荣心,索性就在袋鼠地试着建设一条通用铁路也行……
这个好消息,的确对谁来说都是很能提神的,但唯独只有首脑没有资格欢庆,因为摆在眼前的难题永远还在增加,谢双瑶只是稍微松了一口气,眼神就又逐渐深邃起来了,她重新在文件夹中翻找出谢芳送来的简报,再读了一遍非洲方向传递过来的关键词:北方、移民、牵制。谢黑檀格局倒挺大,不给自己要资源,宁可把配额分给西北,驱虎吞狼,解东非之困……
的确,比起把那点有限的资源扔在非洲,犹如石头入水暂时听个响动,谢双瑶承认,她也更情愿把资源投资给黄贝勒那边,倒不是什么女金人大运不大运的迷信,而是因为女金人办事起码比土番要靠谱得多。而且,女金和华夏的联系,怎么也比非洲那边更紧密得多。
要缓解东非的困难,可以往欧罗巴派使者,也可以把资源投给黄贝勒,北官移民也可以考虑,能把勤恳好学的风气,通过通婚带给当地人的话,经过数十年的移风易俗或许也能奏效,但对香美城等地的援助,是不会再升级了。
谢双瑶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大方向,由于这一次盘下来,虽然还是狼狈紧巴,但结果又比她想得要好,她的心情也很不错,看看时间还早,便在电脑里搜索了关键字,很快就找到了几个视频。“让我看看,黄贝勒那边,现在发展得如何了,这都多少年过去了,怎么还没有大举西进的意思……”
第1209章 六姐震惊
领土大了, 对于下面的情况,知道得肯定不像是从前那么了如指掌,但对这种情况就完全没办法了吗?那倒也不是,除了情报局之外, 这不是现成摆着的设备可以利用么?
现如今, 再差的手机也有录像功能了, 谢双瑶也不要求搞出什么电影级别的运镜, 就是简简单单地录下一些民生的镜头,这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最妙的一点,就是虽然如今人力发电机的供电环境,或许不是那么稳定,但她的港口里, 恰好就有很多能应对复杂电力环境的当地手机。
这些设计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有想过当地的电力供应可能不能持续, 虽然可能有点卡, 但却相当的皮实耐用。这些年来, 谢双瑶就是靠着这些手机来了解各地的情况, 不能说就完全可靠,无一遗漏了, 但怎么说呢, 至少比什么都看不到还是要好点的。
最关键的是, 大家都知道可以录, 而且有人会来录,而且, 甚至还有人可以从纽扣中来录像录音——这种录像的隐秘程度, 以及消息传递的不可控制, 对于本地的吏目来说, 就相当于一根始终绷紧的弦,很多时候也能收到敲打警惕的效果,控制贪腐勾结,把吏治风气的腐败,控制在一个较低的程度。
在谢双瑶来看,如今这么大的摊子,权力已经不可避免地被分出去了,但各地却始终没有传来什么骇人听闻的贪腐大案丑闻,情报局的回馈来看,民间的满意度也还是较高,各处治理都还算得上是清明,虽然有很多因为人手、水平不足而造成的错误,但却尚未发现利用这些漏洞大肆牟利的现象,这种无所不在的录像威慑,是很有很大功劳的。
当然,这种事情现在肯定是情报局专门划分出部门来做了,以她时间之宝贵,绝不会亲自去看那些录像,顶多是设计制度,确保大案不会被漏掉,以及情报局诸人的忠心,来保证系统运转的顺利而已。
她这里,平时会当做娱乐来看的,其实主要还是张宗子、徐侠客这些,有半个官方身份的采风使兼游侠,在各地采风剪辑出来的视频,而且谢双瑶不怎么要看他们拍摄的自然风光,有闲空的话,她喜欢看一些拍摄当地百姓餐桌的视频。
除此之外,厕所、贫民窟以及垃圾场、洗衣房、澡堂休息处、餐馆、戏台……这些或高雅或低俗,贫富兼有的场所,也是她所喜爱的,谢双瑶认为,在这些地方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当地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生活品质,看过了这些,差不多也就知道当地的日子过得如何了。
如果是在茶馆、饭堂之类的地方,能把对话都录下来,那就更好,对于当地的民声,百姓比较关注的问题,对吏目的评价,对社会新风的反映,静听上半个时辰,也能了然于胸。她平时除了偶尔有空在羊城港泡茶馆之外,对于南北各地的情况,主要也都是通过视频来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