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买活 第578节(2 / 5)

以的,买地的钞票,在非洲一样能用,只是适用范围比较狭窄而已,更多的时候还是比较原始的以物易物,或者用纺织品、药品和食盐白糖等生活必需品来进行计价,货币体系较为复杂。

但是,由于船期不定,很多需要未必能等到这时候,很多人都有赊账的需要,而且个人保存棉花,也比较不容易,因此香美城这些年来,逐渐发展出了一种特色的交易,那就是棉农可以随时把棉花卖给官库,用的是去年的价格——如果今年的价格高了,那是官库赚,如果价格低了,那也是官库赔。

这样,也有助于官库提前来厘清今年棉花的产量,以及做好称重分等的工作,等到船来了之后,官库来把棉花换成生活必需品,这样在一年间,棉农等人就可以拿着钞票,慢慢地来买盐买糖,买点铁制农具什么的。

官库在这里,相当于起到了一个总供销社的作用,也的确方便了不少棉农的生活,因此年年棉农都巴不得把棉花直接卖给官库,顶多自己留下一点,等到官船来了,如果价比去年高,那就把这点卖掉,算是平衡一下利润。

如果价格比去年低的话,那么,他们就把留下来的棉花自己纺线织布染色,做点新衣服自己穿——对于本地的百姓来说,生活就在于吃穿住行,他们既吃得了苦,又花得起钱,储蓄这个概念还显得很生疏。新衣服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并不像是华夏百姓那样,提倡勤俭持家,对于享受有深深的罪恶感,拥有一套新衣服的喜悦,有时候甚至胜过买入新农具,他们宁可不多赚钱,也要把衣服做好,到处穿着去炫耀。

可想而知,香美城的百姓,绝大多数,手里是存不住钱的,他们一有收入就全部花掉,等到突发了什么情况,需要买药买家具时,就有点抓瞎了,不过,也仅仅只是抓瞎而已,还不到被完全难倒的地步:生病了,买不起昂贵的东方药,那就找村里的巫医做个仪式,经他指点去采一些药草,能治好就好,治不好,大家哭一顿,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就连生病都是如此了,别的更不用说,农具家具损坏了,没钱修那就挺着,挺到有钱了再说。反正也饿不死人——就算收成被灾荒给毁了,还可以调头去采香蕉,怎么样不算是活着呢?

说实话,有很多本地人,都是过着这样半定耕半采集的生活,这些人从香美城附近学去了一些种植技术,也得到了种子,但没有毅力好好地往复种植,总是种下去就不愿管了,天生天养,出了果实来采集一些就行。

可以说,香美城的建立,天然地就是在土番中筛选出一些人来:天生具备肯干活能力的,成了定耕农户,寿命自然要提升不少,而那些更进一步,有能力延迟满足,储蓄起一些金钱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差不多都建起了很体面的房屋,不是成为村中的大户、村长,就是已经摆脱了农耕生活,进城找到职司了。

以谢乌木的年纪,当然还无法从一个棉花贸易中看到这么多东西来,也很难完全理解大人们的忧虑,他的脑子很灵活,可以把握到数学问题背后的规律,但对人性的了解还是相当的稚嫩。

谢乌木既不能理解为何会有人在这个关头和官库做交易,又不理解长辈们在担心什么,在他看来,弗朗机人给的价格既然这么高,其实反而应该鼓励百姓们把棉花卖给他们——不卖白不卖,便宜是大家的,成本是弗朗机人的,给的也是买地的钞票,为什么不做这个买卖呢?

为什么要因为大家都把货给官库而高兴?难道,是因为这样,弗朗基商船的利润就由官库享受了,因此,父亲和这些长辈们可支配的财富也就变多了?

“如果弗朗机人仅仅是突然想发好心,给我们送钱花的话,那就好了。可世上又哪来这平白的好心呢?”

他的李叔叔笑着叹了口气,对于第二个问题,也仅仅只是如此评价了一句而已,这话似乎解开了谢乌木的疑惑,却又似乎让他坠入了更大的疑惑里。反倒是第一个问题,李叔叔解答得很仔细,“为什么要在官船到来的时候,反而赶来卖棉花,因为官船来的时候,不光光是会买走棉花,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货物,这时候,市面上的货总是最多,最便宜的,如果是你,你难道不想在这时候来买货吗?”

“可是——”

谢乌木拉长了声音,把手指掐起来了,眼睛里冒着一个个的小问号,很显然,已经被交通成本、仓储成本给绕晕了:“确实,价钱如果都是一样,早卖晚卖没有区别,但是,自己储存棉花的话,如果储存不当,棉花淋湿发霉,有降等的危险——但多跑一趟进城卖棉花的话,这会儿还得再来……”

“而且,早卖了棉花,早拿到钱,或许就早花光了,很难忍耐上几个月,那么,这时候新货来了,就没有钱买,只能去借——可是,冲谁借呢?谁都有花钱的地方不是?借钱是很容易引起纠纷的,引起纠纷,就容易被处罚。”

李叔叔笑着说,“这些人本来就没想过,直接把棉花卖给官船——官船的人是未必会说土话的,他们的官话也说得不好,他们没有勇气去卖货,生怕在评等上吃亏了,不如卖给官库,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