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大官也不会在平时穿吧,除非他们护卫的正是皇帝,而皇帝要去见的就当然是——
“是去见大祭司他们吧!”
“大祭司的地位真高,连皇帝都要去拜见!”
“那还用说?!回去干活吧,有大祭司在,强盗可不敢来!”
“对对!现在还有许多兵!哦噫,他们挺好的!对人和气,还给我们钱换东西吃!”
“别说那么多了,快去砍甘蔗吧!哎呀呀,只要不是兵就行了……不对,如果是大祭司的兵,也可以,皇帝的兵嘛,黎大王的兵嘛,就不行!”
确认了这支队伍不是前来抢掠的,农户们也就有心思继续干活了,他们立刻四散开来,重新操起了砍刀,冲着甘蔗使起劲来,任谁都没想着多看一会热闹——他们安南人,和再往南那些懒惰的土人不同,天性还是非常勤快的,把干活看得很重。
也因此,他们不太看得起在安南讨生活的南方土人,认为他们吃不了苦,只想着玩,只要种一点粮食,心里就满足了,有时候,下一季稻子还没成熟,家里就没米下锅了,只能去采芭蕉野果煮着吃,熬过那段没粮食的日子,本地的土话把这样的人叫做‘吃野果的人’,是对于南方土人特有的蔑称。
安南这里的越人呢,他们很喜欢种田,尤其是这几年来,更加喜欢耕种了。之前,因为平原这里的战乱,大家受不了两边皇帝,对平原村子那反复的争夺,纷纷都逃到山里去,修建起了梯田——就算是山里的梯田,他们也很珍惜地打理着。直到大家收到了祭司的消息,祭司告诉他们,真神要垂青安南了,他们可以不必躲在深山里,完全可以下山来种田,大祭司会保护他们的,甚至于,现在下山种田,税赋只是从前的几十分之一,简直就相当于没有呢!
祭司的话,在村子里一向是很有信用的,这种信用有非常坚固的基础——基础就在这甘蔗林中,这些佃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和知识教的祭司打交道了,一开始他们主要是偷偷地在林子里种点甘蔗,在村子里熬糖卖给祭司们带来的商人。
糖是比较贵重的东西,份量也轻,几麻袋就能换不少钱,这比米要好得多,南边来的商人不要米,他们在占城港有很多田地,那里的米产量极高,非常便宜,用的是一种非常高产的仙种。
仙种?什么叫做仙种呢?大家的耳朵,不由得都竖起来了,当然他们种的都是地主老爷的地,就算是仙种,他们也没什么地种——但如果偷偷的增加了产量,不叫老爷知道的话,那么,自己能落在手里的积蓄是不是多一些了?或者,如果老爷只是加两成的租子的话——
这些佃户,生活在地势平坦的平原上,他们是没有造反的概念的,因为和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的山区相比,在这里闹事,根本没地方躲。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想过造反,偷偷地在边角土地上种一些甘蔗,已经是大胆的表现了。甚至,如果不是接触到了大祭司,很多人直到死或许都不会兴起逃走到山间去开梯田的念头。哪怕打仗越来越频繁了,田庄经常要受到经过军队的勒索,如果军队缺人,还会直接进田庄来掠夺佃户……他们也只是麻木地承受着,好像从没想过还有逃走的选择。
一听到道路上有人,就立刻躲藏起来,这也是那段时间的生活,所留下的习惯了。说实话,很多农户现在都不敢想象,自己的变化居然这么的大——从一开始只会种田,除了田地和吃饭睡觉之外的事情,什么也不关心,到后来居然胆敢跑到山里去……甚至还敢这么快就重新下山来!
其实,他们到山里之后,变化的速度就很快了——大概是因为虽然开辟梯田也很吃苦,但总算,藏在深山里的村落,不再有被官兵打扰的风险,不用畏惧被鞭子抽死,被抢去当战奴做苦力了,虽然不知道被抢走后都做什么,但想必是相当凶险的,不太可能活着回来。
而且,在山里不用交租子——没有了租子,日子真的一下就宽裕多了!哪怕梯田的收成头几年不如山下,但大家反而觉得比以前要好过得多。甚至在这里,祭司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前来拜访——他带来的可不止是祝福,还有能卖给他们铁农具的商队那!
有货郎,哪怕只是一个货郎,能卖盐,日子就足够持续下去,如果不但卖盐,还卖铁农具,那大家就感到在梯田里的劳动,非常的轻松了。不知怎么的,在这样的生活滋养之下,大家的胆子还越来越大了,甚至很多人都自发地萌生出了这样的想法来——他们是再也不想做佃户,不想每年交租子了,如果……如果把许多村子里的农户都联合起来,大家一起不交租子的话……会怎么样呢?能不能回到平原里去,大家一起不交租,互相保护,就是不给地主租子呢?
这个极具诱惑性的想法,往往就夭折在这里了:虽然大家的见识很短浅,但他们也知道,官兵会来管事儿的,田庄里的管家,对官兵总是笑脸相迎,给他们送这送那,就是为了让他们来管官兵,而大家也不能老聚在一起防备着呀,那就没法种田啦!
虽然想念山下的熟田,还有宽敞的屋子,但大家也知道,除非有人来帮忙,否则这山是好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