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朝外开的民用厅前,人声鼎沸,向着里坊内侧的小街开门的专用电报厅,情况就好多了:官方有自己的无线电网络,覆盖范围比这条有线电报广多了,再加上现在发报能力不足,分给各单位的配额有限,很多时候,各衙门还秉持了惯性,宁可按原来的节奏去传递文件,也不会轻易跑到电报局来。
这会儿,堂屋里大概就只有五六人在填表、等候,屋内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里屋传来那‘哒哒哒’的发报声,连翘抬头看了看高轩的屋顶,暗想道:“这是可着发报机的尺寸来的吧,这发报机可真大!小屋子一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慢慢地造得小了,渐渐小到传音法螺这般。”
作为买地最顶尖的高官,虽然她的定位比较特别,被六姐视为是‘拓荒者’,总是在新部门起到一个奠基作用,并不算是真正的手握重权,但也正因此,连翘也是高官中最为见多识广,对‘仙界’的了解最清晰的那个,了解得越多,她越是觉得不可思议——时间都是能算出来的,也就是四百年的光景,生产力如把比屋子还大的机器,浓缩成一块指甲大小一般的芯片,就算知道结果,连翘也无法想象,人类是怎么做到的,感觉倘若其中没有什么神力在起作用,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
不过,哪怕是屋子一样大,能造出如此的机器,在十年二十年前,也简直就是神迹了,谁知道,地球的某个角落里,什么树,种出来的东西,就能做成电线外的胶皮,这样的东西和发电机连在一起,又能传播电力……甚至,现在还在说,如果能获取到猛火油的话,还可以直接从那种粘稠的液体中,分离出一种物质,直接制造胶皮,甚至是农药和肥料?
这可不是农学那边,所谓‘元素归还’能解释得通的了……就这样想想,都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要不是见识到了所谓‘尿素’对高产稻的作用,看到亩产七百斤的种子,是如何在农药和化肥的帮助下,直接把产量提到两千斤,连翘对这种言论,也不会往心里去的。
她以前在仙库资料中,还发现过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那就是仙界的百姓,似乎很反感农药和化肥,认为只有敏朝如今实用的种植技术,是所谓‘有机’的,没有什么化学产品混合在其中,出来的食材质量更高……
连翘觉得,这只能说明,百姓不论在什么时候,知识水平大概都不会太高,反正在她来说,比起粪便堆肥,怎么也是化肥更加高级啊,如果能选,谁喜欢吃大粪浇出来的菜啊!
再说了,按如今这尿素生产的难度,能用上化肥的田地,那才是凤毛麟角,不知道要受到多少追捧呢。虽然她也尝过,就出品的味道来说,用那种肥料不影响食材的味道,但连翘坚信,一旦这种区别为大众所知,化肥米真正进入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内部消化,那么,化肥米的价格一定可以做到比普通米更高数倍的。
从救灾部部长的角度来说,她也是希望化肥能早日普及开来——就现在北方这一道道深可见骨的伤口,米是真的不嫌多,来多少都能给消化掉。一粒米,就是一条命,一粒米或许就能换得北方的道路多修一寸,道路修通了,救灾也比从前容易些啊!
虽然在救灾部内部,连翘有意重用了一批金香秀这样绝对理性的内勤,以此来制衡部管外派救灾队,平日里也尽量表现得铁石心肠一些,好像对买地之外的灾害无动于衷,但这是因为救灾部的预算的确是有限的,她只能背起这个权衡的责任,总要放弃一些救不到的灾民。
她难道不希望物资更充裕一些,能让救灾队宽宽松松的去救人吗?连翘甚至可以不当这个官,下辈子——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她不做人都可以,如果这能换得此刻多活一批人命,她都愿意。
在她这个位置上,其实要退,余生也可以舒服度过,要再往上走,却也是到头了,让她继续这么没日没夜地操劳,除了对六姐的崇敬之外,其实也就是她本心自问的这点追求,帮人是有瘾的,她被人拉扯过,也拉扯了太多人,让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久而久之,竟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的习惯,那就是她见不得身边有人受苦。
而随着买地领土的扩大,连翘心中的‘身边’,范围竟也不知不觉地扩大了,如今,整个华夏北部都犹如屋舍外的庭院,即便她从未去过北面,想到庭院中的惨状,她心里也不得劲儿。
“救灾队的那些人,出生入死,在买地的时间比较少,看报纸的时候也不留意别的,他们还在主张要‘极度开发南洋’,继续鼓舞迁徙。实际上,开发生地的时间还是太长了,但凡他们的科学素养高一点,都该意识到,多管齐下才是最终解决方案——猛火油开采,提高熟地的亩产量,这才是根本的正道。”
“上次开会,六姐还提到农户满意度下降的问题,高组织性的耕种安排,从前根本没人不服气,现在有人开始说三道四,是因为什么?其实还是因为以前不被人教种不好地,不知道作物的性子,产量比不上服从安排的那些人。现在,这么多年过去,扫盲班见了成效,一些常见的作物都会种了,衙门手里没有东西拿捏,农户自然就开始抱怨,翅膀硬了,想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