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的包袱皮,让他们看到了在这一层表象之下,帝国那极度的衰退,于本能的最深处,也动摇了原本的坚信,逐渐建立起了新的猜疑。
难道……敏朝的国祚,已经是风中残烛,覆灭或许也就在几年时间。他们……真能看到改朝换代的这一刻,眼见着京城迎来新的主人么?
若是如此、若是如此的话……那……南行或许也就不是在看热闹了,而是提前其余人,当先见识自己将来的统治者——尽管此行的性质改变,对于现实或许没有丝毫影响,可在这些厢军预备役的心里,他们对这一行已经不是单纯的期待,更多了太多复杂的心情。又是想去,却又宁可不去,反而有点儿患得患失的味道在里头了。
倘若……倘若沿岸的州县能顺下来,大家能完全依靠本朝自己的力量南行的话,那就是吃些苦,后勤上疏忽一些,也是甘愿的!
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甚至,他们也能接受皇帝干脆就坐买活军的船走海路南下,虽然这样他们就去不了了,但这样的选择,似乎至少暗示了朝廷依旧还有中兴的希望,可以忍辱负重,承认自己的不足,就干脆不去摆那样的花架子,也能省下一笔开销来。可世事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等待了近两个月之后,这些厢军收到了上级的通知,南下的行程已经彻底厘定,他们日后就要准备出发了,而虽然此行到底是谁在背后操办,此事众人都密下不提,可看着随通知下发的那张清单上熟悉的格式,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告众仪仗队后勤分部诸弟兄,远行在即,弟兄们当准备如下事物可便于旅程所用,能在xx、xx处购买……这都是南城的老百姓,当年药火事故之后,使馆组织的救灾队下发的小册子,就是这么个格式,半点没有差池!
第962章 金碧辉煌老牛拉珠玉琳琅破车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鵙始鸣,芒种候,反舌无声。五月里, 天候转暖, 树木青头, 伯劳鸟的叫声隐隐约约地自河水两岸浓密的柳荫中传来,啾啾而鸣, 透着饱食的喜悦, 这时候也正是虫豸滋生,它们可以随处取食的好光景, 时不时地还能见到鸟儿们在柳荫枝头跳跃, 也让行走在树荫下那一眼看不到头,稀稀拉拉的队伍透了几分小心,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斗笠:出远门的旅人来说,这是离不开的东西,不但能遮阳挡雨,舀水扇风,而且还可在这样的时候为他们防范随时落下的鸟屎。不论是紧随着御舟船队护卫前行的三千精兵,还是陈列前后走得稀稀拉拉,穿着也多种多样,更像是逃难的六千厢军, 都少不得这么一顶大帽子。
只是,厢军的斗笠多是竹制,还有些用草帽充数,而正兵那一身行头却十分像样,斗笠上披撒着的红缨令人羡慕,再有居中骑马的将军, 他们戴的就不是斗笠了,而是铁制的高盔,在帽顶还高高地伸出一根铁棍,上头或者缀着红缨,或者干脆插着小旗,根据品级、职位的不同各自有异,但有一点是不便的,那就是的确相当的威风。
这么一个穿着全甲的将军,高踞大马之上,瞧着足有两人多高,简直不像是凡夫俗子,有点儿天兵下凡的势头,叫人见了,也不由得打从心底畏惧卑服起来:且不说别的,就是那高马看着都让人咋舌,在买活军的仙器传扬开来之前,马本就是平民百姓所见到最大的奢侈品,天家京营的精锐,所骑的还不是常见的鞑靼战马——实际上,便是相对矮小的鞑靼战马也是少有的,民间常见到的都是瘦骨嶙峋的大走骡,身量虽然高,但那和马相比还满不是那么一回事。能够有一匹大概齐肩高的鞑靼马,已经算是兵士里混得相当不错的了!
以这些厢军常见的身高来比较,齐肩的鞑靼战马,按买地的度量衡来说,大概就是一米左右。这算是民间最常见的马匹了,可这些京营的正军,骑乘的那都是一人多高的大马,比量着大概要有两米了!这样的高度,再加上百户、千户们那高高的头盔,当面站着的百姓需要把头仰得高高的,才能勉强和骑士对视,再设想一下,倘若他们穿着了全甲,手里还有一把青龙偃月刀,那当真是令贼子山匪闻风丧胆,就是什么都不做,光策马压阵就足够所向披靡了!
据说,这些马都是前些年洋番商人设法贩来的好货,有大食马、汗血宝马,甚至还有人不知怎么从欧罗巴弄来了他们的国王马‘安达卢西亚马’,敬献给天家,得了非常丰厚的赏赐。这些好马,平时都是养在皇家御苑,最多是在西海吃吃草,放着跑几步,根本不可能随意骑乘到民间,倘不是这一次护卫南下,哪有机会见识到这样多的好马,被马监的健壮骑士轮流驱策,在河堤边上的官道放蹄的大场面?!
不得不说,跟从御舟南下,这眼界是当真开了不少的,这些匪夷所思的名贵御马还在其次,首先众人见识到的就是那华贵的龙舟,虽然在幻灯片中,有些人也能看到更加匪夷所思的风景,但这和亲眼所见那还是不同。就说那岛船好了,在京城还很难看到,需要托关系额外花钱,才给私下里播一场——毕竟有为敌人扬威的嫌疑在,那些想方设法走门路搞了买地幻灯片放映机的人家,宁可多放一下《新绘移鼠教经文第一章》的配图(据说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