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媳妇充耳不闻,还在磨缠,他这才不耐烦地说出了心底话,“我是在想……老和曹主任这么作对,也没意思得很!迟早是要分家的——这苦力活也罢了,不去就不去,不过就是几百块钱吧,多了上千,能上万么?可看了水泥厂那个大小,工人不会少的,难道都从外地过来不成?他总要人去做小工的吧!”
“就算小工也从外面来,那看门打更的,扫地的甚至是担粪的,管厂里自留地种菜的……难道就都是外地人了?总得在村子里招几个的!到了那时候——”
“到了那时候,这可就是长长久久的铁杆庄稼了!”
铁饭碗这个词儿,现在还没流行开来,铁杆庄稼倒是应运而生,被老媳妇脱口而出,她捂着胸口,有点喘不上气了,“这可不假,这可不假!这个活儿若能谋上,咱们也就算是跳出农门了!可——可——哎,当家的你说得对!这个家是该分了!不能老指望着给起屋子的事!”
道理是明摆着的,到时候就算有了岗位,按曹主任现下的态度,能轮得到不分家的老王家么?一直以来,不分家态度最坚决的老公母,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念头,不再提‘起屋子’了——这个说来也是王家内里的一些小恩怨,他们家屋舍有限,这祖屋肯定是要给老大继承的,但因为翻建时兄弟们都出力,还扩建了,老二就说好了住在祖屋西侧新扩建的两间屋子里,和祖屋用一个院子,这样将来也能一起奉养父母。
到了老以下的兄弟,当时就说好了,也是一起出力,建屋子在附近住,这几年就大家都在祖屋里挤一挤,因此,这个承诺没有兑现,年纪最大出力最多的老夫妻是最不愿意分家的,毕竟到了分家的时候,一句没现钱,没屋子的几兄弟都分是不够的,对他们也就谈不上什么补偿了,这亏可就是吃得结结实实。
可这会儿,在招工前景的诱惑下,这点损失却又不值一提了,老媳妇的脑子也飞快地转动了起来,她完全坐到床榻里,挨着丈夫身边,甚至大胆地推了推他,压低声音问,“哎,要不你今晚就去找曹主任谈谈心,说说自己想分家的念头——再问问他,倘若我们这个月分家了,那……能不能按新分出来的户数重新抽签,把我们兄弟也单立出来,算作单独的户数?倘若可以的话,咱们和兄弟们一说,恐怕他们也没有不应的道理,大家一起去爹面前讲讲,这个家可不就分成了……”
第948章 换户,必须换户!
王老三公母这俩人, 在村子里名声不算太好,男的格外霸蛮,讲理的时候少, 爱放狠话, 连自家兄弟有时都不敢怎么逆着他的性子, 女的呢,看着是小意儿, 说话和蚊子叫一样, 都不怎么抬头看人, 但却憋着一肚子的坏水似的,听他们妯娌讲起来,很会在背后怂恿老三。这么说来, 好像老三的那些行动, 全都是妇人短见的缘故, 也就很少有人能想到, 其实王老三只是貌似无谋,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响亮着——也是个一肚子坏水的主。
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 反而是那些忠厚老实被夸奖的人家,自个儿的孩儿常常吃亏, 这样一对不讨喜的夫妇,却往往能把日子过好。王家分家的事情,在王老三的推动下很顺利地就办下来了——原本他们家分不了,主要就在于他们夫妇觉得吃亏了,非得把好处捞回本了才甘愿分, 再一个老人也不愿意分,两边的意愿合在一起,家里别的兄弟就算还有什么意见, 也就通通咽下肚子,不敢讲了。现在王老三想分家,又和曹主任那里说好了,家里也没人敢坚持不分,就连他父亲见孩子们都是这个态度,也就软化下来,只是让大哥、二哥以后要多帮扶兄弟们——他不分家,也是惦记着要给孩子们都说亲了,借助几个哥哥的力气,把小儿子的房子至少安排出个眉目来再想分。
不过,现在有了去做工的诱惑在,这点子渺茫的好处也就显得没那么要紧了,王老三又直接去曹主任那里过了明路,得了准话来——这本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曹主任这么安排,那就是为了逼他们分家,只要王家肯分家,必然会投桃报李给点甜头,分家后把新户数算进来的事情,他立刻就点头了,只是有一点,新户数就不重新抽签了,而是在签尾再排出顺序来,后续各家有分家立女户的,也是这样,原来的签位就还保留着,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加到最后去。倘若这一轮排完了,第一轮都开始了你们家才分的,那就要等到第一轮尾了,若还有活的话,再叫他们去做了。
这个规定,也照顾到了已经抽签了的各家的利益,虽然如此一来,一轮时间要拉长不少,但这巽山村里的事情,倘若是王家和曹主任共同支持的决定,那就万没有推不下去的道理。各家嘴里犯点嘀咕罢了,当面锣对面鼓去闹事的,还真没人敢,最多是说点儿酸话,“现在王老三和曹主任一个鼻孔出气,以后村子里还有谁敢说话?才打死了老村霸,这新村霸不就又出来了?”
话是这么说,可你要问王老三,人家现在也早不把这村霸当成理想了,满心都是琢磨着该怎么往水泥厂那儿去靠,正巧,这时候也是农闲,王老三得空就去工地那里看热闹——和他一样时不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