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流民,立刻被奖赏了一块米饼——大概是用大米加了点浆糊烙的,总之能结在一起就行,老爷们也宣布了玉米碴子的门槛,“能学会十个拼音的人,可以吃碴子粥,把拼音都学会的人,能加咸菜,学会了十以内的算数,能吃上米粥!若是从扫盲班毕业了——被选拔出来做事了,那就有米饼吃!”
人群立刻轰动了起来,流民们眼睛腾地就开始发红,这些几辈子以来远离教育,甚至在一年以前还对扫盲班嗤之以鼻,认为毫无作用的农民们,忽然间把他们过度旺盛的食欲找到了一个缺口,他们的饥饿主宰了他们的脑子,跨越了一切偏见和顾虑造成的藩篱,让他们压根不再恐惧改变,认字、学习——当然是个改变,而且未必是好的改变,他可能会让一个农民变得不再安分,反而失去了自己已有的微小基础,但现在,这一切顾虑全都不再存在了,饥饿主宰了他们的大脑——
饿呀!他们想,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们狼一样地垂涎着那个流民手里的大米饼,在鞭子的威吓下勉强保持着自己的理智,不上前争抢,这会儿他们所有人生平头一次兴起了如此紧迫的学习,他们已经要不顾一切地学习起来了,特进士们穷尽所有办法也开不起来的扫盲班,在如此艰苦,学员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却开得如火如荼,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拼命地学习了起来,因为他们——
第849章 特异现象 通州卫妮儿 特进士们的晚……
“七天时间, 基本上就全面拼音脱盲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五月底六月初,天气已经热得厉害了, 河岸两边散发着刺鼻的臭气, 那是河底的淤泥露出来之后, 被太阳暴晒所产生的气味,这股味道这阵子蒸腾着氤氲了整个城镇, 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了,可以面不改色地在这样的气味中进食,同时俯瞰着河底蚂蚁一样劳作的纤夫:漕运停了, 漕帮现在无事可做,但朝廷却不能让这些纤夫没有收入, 跟着饿肚子, 现在的局面已经够乱了, 再加上漕工的话, 那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通州这里, 官府——其实是特科从内库要到了一部分钱,衙门也把原来要拨给漕工的银子拿出来一部分,至于剩下的一部分银两,那要拿去天港付海漕的运费, 海漕兴起之后, 河漕的油水就少了极多,余下的一大部分,可以说是给百万漕工的稳定费, 让他们不要在运河两岸闹事,能够保证通航。此时此刻,这笔银子再加上特科要的预算, 也勉强能让运河两岸的漕工们都有口饭吃,当然,人不能白养着,多少也让他们做点活儿。通州这里,便让纤夫们去清理淤泥,又组织了附近村落里的农户,让他们用很低的价格来买走这些河底泥回去肥田,官府不插手交易,卖多少钱,都让干活的纤夫们自己分了。
说实话,这是惠而不费的事情,对官府来说,无非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再叫小吏去跑个腿罢了,河底泥对于通州城镇百姓来说一文不值,但却是农户们争抢的好肥料,北方贫瘠,肥料难得。农户们一知道消息,便巴巴地赶来了,担出来的泥,都过不了夜就叫他们分了去,如此一来,多少也对城里的空气有帮助,否则这些泥料担上来之后还要更臭,百姓们的日子该如何过呢?
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思考,却也让通州衙门在百姓心中声望日隆,百姓们一开始甚至不敢想象,衙门主动兴事,居然为的不是从中牟利,而是真正给城里城外的黎民们都带来了好处,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他们甚至开始打听,通州是不是换了主官——难道新来的主官,是海青天那样万家生佛的大清官不成?
在知道了主官没换,但此事是特进士们主导之后,特进士们一下就感觉到,自己在通州的工作局面完全打开了,包括对于女官们本来的避忌和议论,在民间消弭的速度也是飞快,现在,通州周边村子里的百姓们,对于特进士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简直有点儿盲从盲信的味道了——这会儿是没有功夫了,但卫妮儿和几个手下都认为,倘若在周围村子里再开扫盲班的话,相信大家绝不会和之前那样冷漠的,至少会有一般的村民试探着过来接触入读,即便地主们的反感依然存在,也会有人敢于冒险的。
当然了,现在,如果从扫盲班毕业人数来计算业绩的话,他们也根本不必下乡,通州这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出着扫盲班毕业学员——如果不是他们很快都要被送去买地的话,不出一年,京畿地区常住人口的拼音扫盲率,必定会显著上涨。
这些被调集到通州的特进士们,彼此谈论起来也都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才七天,26个拼音全认得了!我都蒙了,这啥意思啊,啊?以前的课都是白上了呗?三个月都未必能全记下来的,在这就七天,一个流民营的人就字母全识——快的那些甚至两三天就字母全识,到第七天都基本可以熟练拼读了,就这些还是多少日子没吃饱饭的!”
“之前不是说,人没吃饱会变笨吗?那我就要问了,这变笨的人,学习速度都这么快了,要是没变笨之前又该有多快啊?!合着这大山旮旯的村子里,住的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贤才是吧,京城,啊,通州、涿州、枣县……这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