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买活 第342节(5 / 8)

了,眼见积蓄渐少,便是方密之不提,她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方季淮不需要付医药费还好,若是要付医药费,以及东来的路费,那么钱一定是不够的,即便足够支付这些,余下的银两也绝对不够姑侄三人西返,他们滞留在买地筹措路费(以及可能的医药费),已成定局。

既然如此,那焉能把担子全压在方密之一人肩上?方仲贤心中其实也早接受了自己必须出去工作的事实了,她没有说的是,其实在侄子开口之前,她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正因为这点觉悟,她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仔细观察着沿途上船的、码头上擦肩而过的买地女工,在长达大半个月的观察之后,哪怕再挑剔,她也是不得不下这个定论:在买地,女子外出做工,实为平常,并无半点辱没家门的顾虑——甚至还可以这么说,在买地,外出做工反而光荣,在家不肯工作,没有进项,反而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哩!

这样的风气,且不说和桐城老家截然相反,便是在万州、叙州也是没有的,在万州要求女子出门做工时,实际上方仲贤还是能感受到那些女工心中的羞愤和抵触,只有风月女才需要抛头露面,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和桐城老家一样,这还是万州当时的普遍认识……那么,方仲贤当然不能出门工作了,她也打从心底抵触这样忍辱含羞地出门,被人指指点点地做工的情况,方季淮被迫留在万州工作,一直是她的一大遗憾,如果有余力的话,肯定是要设法把她营救到叙州来的。

但是,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大江下游,却是认为,女子在外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打理家务的话,是能力有缺失的表现,别说在本地外出做事了,就是出外差,能够顺当走一趟外差回来,还要被人高看一眼,证明她们能干爽利,有足够的本事保护自己,甚至在陌生的地方开展工作……

“既然买地也有那样的要求,出外做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共度时艰,尽早攒钱,这才是第一要务。”

方仲贤便轻轻长出一口气,举重若轻般的下了这个决定,很奇怪的是,她在做决定之前极为挣扎,但话说出口时,却并无半点痛苦,反而心中有些隐隐的轻松和兴奋,好像自己一潭死水、四面楚歌的生活,总算有了一点新的改变,说不定此后还能挣扎出小小的生机来,把这几年逐渐走低的颓势,稍微挽回一二。

“只是……如我这般境况,能寻什么工作呢?现在的买地,还缺扫盲班的教师吗?”

当然了,下决心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问题依然接踵而至,职业的选择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方仲贤大概比较能接受的就是做教师了,可现在买地还缺教师吗?她是有些怀疑的,买地的百姓,似乎已经完成了扫盲教育,不再需要这么多的教师了!

“这几日我也是在寻思此事……”方密之也是忧虑地皱紧了眉头,片刻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忙从行囊中取出了一本‘中学物理一’,递给方仲贤道,“姑母,买地本就奇缺理科人才,而我们方家血脉,似乎对这一道又有专长,您年轻时也曾师从传教士,学习西洋学问。

不如双管齐下,一面先自学理科,一面试着温习一下洋文,到时,不论是做通译还是做理科教师,收入应当都不算太低,我们三人合力,在买地租一间有上下水、抽水马桶的小院,或许也不是难事……”

第696章 方仲贤跌入消费陷阱

方密之这个侄子, 绝对是可造之材,天资聪颖这不必说了, 最重要的, 是他在为人处世上自有一番天赋——但凡他办什么事儿,总能有理有据、顺顺当当地顺下来,这一点即便是在英才辈出的方家, 也是少见的才能,大约是继承了他父亲。

但方密之又要比他父亲更有锐气一些。如果换作方父,虽然也会找到理由出山为买活军做事,但多数不会折腾几千里到云县来,而是满足于在叙州更为中庸的生活——在叙州, 本来方密之就是要出门做事的, 他在外的行止,说穿了方仲贤又如何能够约束?当然, 道德上的负担也更小, 进退更加从容, 是更老成的选择,但却并不符合方密之的性格。

方仲贤能够教出这样一个侄子,也并非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没出过老家的深闺幽女,少女时期游历各方、见闻广阔,事态发展至此,多少也能品出一些滋味来, 但此时她还能说什么呢?她完全无法反对侄子, 因为方密之的行为和建议都是绝对正确的: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老西林的圈子,这就很难回得去了, 为新式衙门做事,几乎已经成了定局。毕竟,一路东来,花了两个多月,想要再回叙州还要小半年的光景,到那时候,谁知道凌老爷会怎么想呢?

不告而别,一去数月,就算真是去接方季淮的,但去了一趟买地,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在重视道德的老派西林党这里,方密之身上等于是多了一个洗不掉的污点,回去之后,凌老爷是否还会资助方密之读书?倘若凌老爷也是力有未逮,那么方密之还是要用心在叙州为新衙门做事,不可能再如同从前一般,做个没有争议的账房、文书混日子。

——其实,做账房这一点,在士林中也多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