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亮这么聪明啊!”妇人们也带了惊叹,因为即使是她们也要想好久才能明白这个道理,笨一点的还跟不上呢——这就更加验证了知识教的神妙,因为她们都认识阿亮,毫无疑问这个女孩儿刚来农场的时候绝不算是聪明的。“一定是神恩了,我是记得的,阿亮刚来的时候,一起上山,发现了一棵树,她的阿哥忘记带家伙了,让她回去取斧头,她就只取了斧头来,阿哥问她,‘我的锯子呢’?”
“阿亮说,锯子在斧头旁边呀!”
老实嫂也知道这个故事,她笑了起来,“阿亮和我说,当时她真没觉得一点不对——你不说要锯子,我怎么知道你要呢?所以她来回又走了一次,但她现在有智慧了,再不会犯这种错误啦。”
确实,知识教的开智作用是极为明显的,这种开智指的不是把人变成那种学富五车,只在传说中的天才,而是似乎能把百姓们习以为常的愚昧和吃力拔掉,这种愚昧是她们时常能接触到的——容易忘事,脑子不开窍,不懂得‘统筹’,而知识教似乎真能赐下神恩,在苦修中把人变得越来越灵巧。老实嫂、阿亮,都是很好的例子,林场的妇人们,逐渐地也随着老实嫂一样,对知识教虔诚起来了。
“但阿美祭司到现在还不肯收你吗?”
占人的新年快到了,他们在南洋落脚了大概已有大半年了,老实嫂一家人去上阿美祭司的识字班课程,也已经四五个多月了,他们的官话比之前要流利多了,结交了许多土人朋友,拼音滚瓜烂熟,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着买报纸,并能独立读出报纸上的文章(虽然耗时很久,很吃力)了,这种种表现,在新移民中可以说得上是出类拔萃,但是,阿美祭司到现在也还是没有邀请他们入教,这让其余林场工人难免有点儿担忧了,“要是连你们也不肯收,那我们自然更不肯了——祭司有没有说是为什么?”
她们到现在还是不太敢去和祭司多搭话的,总有点敬畏在里头,老实嫂和祭司也只是略微熟悉了一点点,她很发愁地说,“祭司说,不是我们不好,而是她不知道能不能招收汉人……我们是汉人来的嘛,要南洋开拓委员会发话才好。她说机会合适了,去帮我们问问。”
“是这样啊!”
几个妇人顿时活跃起来了,她们都是买地过来的,在那里培养出了新的习惯,并不害怕和衙门打交道,不像是老实嫂,一听说得要南洋委员会发话,便立刻畏缩起来,不敢再为自己分辩一句了。
“原来是委员会的关系!那倒是好办了!”
她们立刻就拍着胸脯打包票起来了,“当时下南洋的时候都说了,有困难要积极和委员会报告的——明日不是放本地的新年假吗?我们一起进港口去,找委员会好好说道说道,如果能把汉人入教的事情谈下来,那就好了,到时,我们一起入教去——”?
就像是去官房都喜欢找伴一样,妇女们一向是很喜欢成群行动的,便是再懒惰的人这时候都憧憬了起来。“彼此也有个伴!”
第665章 占人的新年 占城港众人 充满了鲜花……
于林场的这些工人来说, 在南洋干活还有一点好,那就是假期比较华夏本土,是要多一些的——若是在华夏, 一年的节日虽多, 但工人普遍放假的,也不过就是新年(放到上元节)、清明、端午、中元、冬至,这么五个大节气罢了, 其中还泰半和祭祖有关。
到了南洋这里, 这几个节气照放不误,但占人的节日, 工人也跟着放假——占人要过节, 就上不得山去伐木了,这是缺了他们不可的事情, 植树这边,索性也就一放了之, 也就是巡林员还得每日去走走,此外, 其余员工也都跟着占人一起, 去港口庆祝。
范老实一行人,上一次过年时还在路上, 到了清明端午,才刚安顿下来,不敢随便离开林场, 在林场自己用棕榈叶包了甜粽子吃, 就算是过节了。至于艾果,这个皮儿倒是不难做,直接用斑斓叶熬水也可以, 只是红豆难得——这个东西,在占城港这一带似乎是没有什么人种的,腌菜也没有,还好,笋还是有的,女眷们有会做咸口艾果的,于是其余人向她们取经,绞尽脑汁,各自炒了笋丁荤馅,甚至还有人做笋丁咸鱼馅的,不论如何,反正是对付着应了这个景儿。
林场过节,主要还是靠为数不多的女眷,其余的单身汉,平日里都是吃大锅饭,便是按道理自己解决的晚饭,也是凑份子请厨娘多做一顿打发了,都是女眷们多做些艾果、粽子,送给他们,才算是也过了节。土人们也是如此,懵懵懂懂地跟着吃果子,不过,他们也知道还人情,汉人的单身小伙子,收了吃食,平时生活工作上多帮一点儿,或者有了什么野味给送来一些。
土人这里则是更简单一些——汉人的节日,他们参与了,占人的节日,便也来邀请汉人们一道去城里玩。虽然去城里的一应花销是要自理的,但是,这不是土人小气,而是他们认识之中,汉人的情分在于‘邀请一起过节’,带来情感上的快乐,至于把自己的食物进行分享,在一些刚下山没多久的土人那里,既然是一个部落的,这种事就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