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买活 第325节(4 / 7)

该被随意消灭么?还有那些因买活军带来的流民抢掠而惨失亲人的百姓,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对他们而言,买活军与敏朝又有何异?】

【买活军是从哪里把自己吹嘘得和敏朝有什么本质不同的?买活军的政治制度,难道如政治课本所说,是诸百姓共决吗?无非也是谢六姐一人之意!敏朝尚且还有内阁六部,买活军有什么?】

【……一切所有疑问,其实全因为买活军所行,和道统所言,无法全然一致,知行不能合一的缘故。知行不合一,便一定会出问题。倘若谢六姐弃了道统,做个女帝,还是建立封建政权,那么其所行固然也有其余瑕疵,但买地在江南的无所为,倒也就立刻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了。】

【百姓对封建政权的要求必然是更低的,因归属感和亲近感也是极低,残民并不稀奇,也压根就不会指望衙门管这些事情。既然买地自我标榜为比封建社会更进一步的社会形式,那么自然要承受更高的期待,否则凭什么要求民众服从那些花样繁多的规矩,还要打从心底地去理解,把所有的权利几乎都完全让渡给官府呢?千百年来的规矩,忽然间要变了,自然是因为变了更好,社会形式更好——那么,买地真的是这种更好的社会形式吗?从我这些年来对买地的了解,对买地道统的学习而论,似乎并非如此呢!】

【买地现在,似乎正处于一种非常割裂的状态之中,道统宣扬的是一切为民,但在法理上,却是将所有买地的百姓都视为谢六姐的私奴,反而比封建王朝还要更倒退一步,回到奴隶社会里去了!只要买活钱还存在一日,买地的活死人,能算得上是百姓,算得上是民吗?】

【没有民,何来的‘立于民’政权?极其荒谬的是,买地的善政,在敏朝无疑是惠民之举,可在买地内部却无法这么称呼,因为买地就没有民,大义名分来说,全是奴,惠民之举,成为惠奴之举了!】

【……天一君子素来言语锐利,言必有中,言如刀锋,为何从未注意到买地这极大的矛盾,未曾发文抨击,令小弟实为不解,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小弟人不在买地,也不能尽知,只有一个疑惑,萦绕心头:即便只是一个名分,奴隶之中,可诞生自由的意志吗?就算有再多的理由,把所有人都固定为奴隶,算不算是施政上的懒惰?】

【倘若六姐想要缔造的是大同社会,奴隶在大同社会中又能取得什么位置呢?这两个词似乎完全处于两个方向,大同社会消灭剥削,而奴隶恰好是剥削的产物。虽然买地是不许蓄奴的,从买地内部社会来看,似乎是人人平等,但谢军主通过赋予自己独有的,蓄奴的特权,完全剥夺了活死人的许多权利,把特权集于自己一身,固然这种特权她或许并未为自己牟利,可如此的特权,和皇帝这样的独断专权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似乎还比皇帝要更进一步呢!】

【而这样的特权,带来了统治上的便利,从而在社会内,经过她赋予而得到的平等,又是真的平等吗?这种平等完全不如政治课本上所说,是百姓觉醒、争取来的结果,而是自上而下的神恩赏赐,这又是现实和课本极其荒谬,甚至可以说是互唱反调的矛盾。】

【这样的矛盾长期存在,只会造成两个结果,要么是政治课本完全被当成八股文一般的敲门砖,‘入得门来,谁做八股’?那么就完全失去了开设政治课的意义,政治课永远都生产不出军主想要的道统门生,要么便是政治课本教导出的全是买活军的叛逆,视六姐为大奸大恶之辈……不论哪一种结果,只怕都不是军主乐见,而买地官僚竟无一人能上书直抒此点者,可见买地若非人才匮乏,便是官制不合理,言路不通也!】

“可见买地若非人才匮乏,便是官制不合理……”

谢双瑶喃喃读出声来,她推了推眼镜,往后倒在椅子上,继续往下看去——这封信后续也没有多少了,无非是表达了对信中这两种矛盾的迷惑与不满——对于政治教育上的矛盾,笔者主要是迷惑,对江南政策的矛盾则主要是不满,可以看得出来,作者肯定是江南百姓,也一定在生活中目睹了之江道百姓的种种困难和不便,所以语气上都是带着情绪的。

写到政治教育、政治理念的矛盾时,他便理性多了,回到了一贯就事论事的口吻,当然,这不是说他提出的问题就不那么尖锐了,这一整封信的尺度都是极大,甚至有些言语可以说是当面指着她的鼻子在痛骂了,什么‘特权集于一身’,‘比皇帝还要更进一步’,写这封信的人胆子是真的很大——骂她,当然也是需要胆量的,但其实骂谢双瑶的儒生并不少,否则也就不会有张天如这样的文人来组织反击了,但之前骂买活军的文章,都是站在老式学问的角度来反驳买活军的论调。

比如说,通过论证封建王朝也维护百姓权益,来证明买地所谓的‘封建王朝统治阶级是有产者’的观点非常错误云云,这还是在自己的山头骂另外的山头,立论角度以自己身边的见闻为准,举出的例子也是在封建王朝这里的例子,可以轻松看出来,骂她的人对买地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也不能真正认可买地的道统,不过是泛读而已。

但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