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了,到后来分差都快三位数,那还怎么玩啊?
“就算如此,观众欢呼声也挺高的啊。”
还有人天真无邪地为自己辩解着,谢双瑶翻了个白眼过去,“那是,军民鱼水情,看到军队踢球,观众当然欢呼了,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也都欢呼的。但比赛精彩程度这不就下来了吗!”
不过说实话,就算是旗鼓相当的队伍激烈对战,在谢双瑶看来,这比赛肯定还是很笨拙的,毕竟运动刚刚开始普及,技战术都不成熟,投篮命中率完全无法和后世的职业选手比,身体对抗倒是比后世要粗野得多,有些在后世是犯规的战术,现在完全不予禁止,可以说就是街头球场搬到体育场来——
而且,篮球赛还是在室内才看得清楚啊,在室外看,实在是太远了,如果不用望远镜,根本看不清发生了什么事,也区分不了比赛是否精彩,完全就是跟着瞎喊罢了。也就是观众实在不挑,要不然,田径比赛大家激动加油,球类比赛冷淡鼓掌,跟着大喇叭解说随便欢呼几下,才是谢双瑶心中预期的场面。
条件太有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运动会能办得专业点,不说别的,至少来个实时画面传输到大屏幕吧,不过这个实现起来实在是很难的,主要是这个得用舞台车,还有推流问题要解决——手机拍的画面,经过后期制作,倒是可以在投影机那边放,但要说传输到电脑直接推给舞台车,这必须要谢双瑶在车里做网管,一刻也离不开,还需要高素质的摄影师,至少手不能抖。
而且,镜头的角度、切换,都会是很大的问题,至少现在买地还没有这么专业的人才,谢双瑶也没时间把细节优化,她的本意,还是拍摄出一批素材,年底巡回播放的时候可以用,至少不要年年看晚会汇演了,也丰富一下节目库么。
希望四年后,至少能有比较专门的比赛场馆吧,一些小场地的比赛,完全可以在室内体育馆里举办,而不是现在,搞得和学校运动会一样,一个大操场比一切。夸张点的时候,体育场里同时办十几个项目的预赛,观众看着不正规不说,选手本人也很难严肃对待比赛。
就像现在,其实在女篮比赛的同时,也还有长跑项目在半决赛,观众们都是挑着看的,一会给经过的长跑运动员欢呼,一会又根据广播中播报的女篮比赛情况而鼓噪——有点像是聚在一起听收音机,反正大多数人都看不到篮球场上到底在发生什么,只有围在场边的一圈自己人最紧张了,没办法,现在全买地都没有室内运动场馆,大家还是等着看回放吧。
“哦!”篮球场那边又传出了响亮的惊叹声,应该是谁又通过精妙的技术动作抢到球了,随后,谢双瑶眼前黑点一晃,广播更新了比分,“42比34,陆军二队女篮领先!”
“哦哦哦!”
“无敌!”
观众们发出了兴奋的鼓噪,在望远镜里,鸡笼岛蒸汽机厂女篮队正互相沟通着下一步战术,不少球员都是伤痕累累的,脸上有明显的擦伤——黄土地肯定不如塑胶地板,摔倒擦伤也是难免的。但这群铁姑娘也是虎,丝毫不以为意,随意撩起球衣擦擦脸上的血丝,便立刻继续投入到比赛中:这也是唯一一支能和军队队伍打得有来有回的队伍了。从比分就可以看出来,蒸汽机厂女篮还是有赢面在的,虽然在谢双瑶看来,希望不算太大——再这么拼下去,人要先被撞散架了。
不过……不管结果如何,那个小黑妞打得的确挺不错的,谢双瑶从她想到占婆人了,至少在这个距离来看,都是又黑又小——但很可惜,这次比赛占人没有涌现什么运动明星,不像是谭雅,比赛录像一放,她在云县就已经很有人气了,从反馈来看,凡是喜欢看篮毬的百姓,都一定会用钦佩的口吻谈论这个敢拼敢打,球商高,脑子灵活的洋番球员。
如果占人也有一个这样的运动明星,那就再好也不过了,谢双瑶在开幕式上没有讲的一点,就是运动会和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促进民族友好和群体融合,在社会给民众提供的娱乐方式中,再没有比娱乐运动更有效、更健康的促友好手段了,因为娱乐运动,本质上就是人们都爱玩儿的东西,人们可以很轻易地从对运动的喜爱中找到共同点。
这也是为什么多种族社会都很重视运动,你要是不爱好运动都感觉不好社交,运动本来就是陌生人破冰最安全的话题,说个地狱笑话,一个黑人和一个越南人在越战时期的美国一起走进一间酒吧,他们能选择的话题有:a 越战 b 骂白人 c 体育运动 d 讨论种族歧视 e 天气……
怎么想最安全的选项都是c和e啊,天气是绝对安全的,但也有点儿无聊,骂白人的危险点在于,你很难判断对方有没有白人好友或者亲戚,思来想去,c是最容易往下延续的话题,你们都喜欢徒步,ok,大家就可以聊徒步路线,如果都喜欢篮球,而且恰好都还支持本城市的球队,那就更棒了,即便支持的球队不同也没什么不妥,这是现实社交,不是网上论战,没那么多粉粉黑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浅度爱好者,一项共同的运动爱好,足够促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一场愉快的谈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