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有些吃惊,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篮毬、足毬的比赛,不过,爬树这个项目的荒唐,还是让他激起了一定的兴趣,“什么时候开始?若是张宗子他们不去拍,我们倒是可以去看看——拍下来就算是图一乐也挺好的!”
说到这里,他不免相了相窗外那火辣辣的太阳,抱怨了起来,“这鬼天气!才八点多就晒成这样,还算是五月吗?要不是为了给大兄拍些纪录片,也和摄制组的人说好了,后期能提供点素材,谁乐意出去受这个罪?”
虽然看似是十分不满,但明眼人都能从他上挑的唇角里,看出信王对于即将到来的运动会有多期待,对拍摄又有多积极。曹如并不揭破,而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道,“唉,这有什么办法——如今云县的摄影师里,大王的水平确实要比张采风使、徐大侠要好得多了,由不得摄制组的人上门劳烦!”
这话可比什么马屁都让信王受用,他摆了摆手,似乎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可吃着马鲛鱼肉拌饭的速度都比往常快,似乎也忽略了丰厚紧实的鱼肉,和米饭拌在一起散发出的浓浓鲜香,若是往常,这也是他很喜爱的一道美食呢。
匆匆吃了最后一点早饭,信王抓紧时间去洗了个澡,把一早的汗水洗了,又换上适合劳作的衣服:短袖宽松的棉麻衬衫、中裤、千层底麻鞋,一顶静心编织的柔软草帽,一把蒲扇,一个斜挎的布包可以放仙手机和仙充电宝——这东西是他的摄影才能受到六姐肯定之后,仙器管理办多提供给它的,一个充电宝能够反复充几次仙手机,用完了再送回去换即可,而且,他拿到的仙手机品质似乎也更加上乘,在手机背面有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符号,虽然没有贪吃蛇玩,但拍摄的效果,要比别的仙手机好得多了。
做好准备之后,信王便脚步匆匆地出了卧室,准备叫上曹如一起出发了,但曹如却没有和往常一样,站在门口等候,而是在门外和什么人细声交谈——听语气颇为严肃。过了一会,他面色端凝地走进了屋子。
“前几日夜晚戒严钱街的缘故出来了。”他附耳对信王密告,一下打破了使馆内轻松悠闲的气氛,“今早,买地军船突然出港……我们这里刚刚收到消息,说是……五年之约快到——不知何事,触怒了六姐,买地,或许要有新动作了!”
第556章 此间乐,不思归(上)
敏朝在云县的这个使馆, 大概是整个朝代以来,第一次向外派驻并且长期停留在某地的使节团了,虽然从古到今, 派使者前往边境安抚、招降、谈判,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但多数是一种巡游式的拜访,拜访结束之后, 还是会返回敏朝去的。
像信王团队这样,长期停留在云县这种繁华都市的使节团,于大敏来说自然是很新鲜的。他们很快的,几乎是自发地就发现, 使节团除了润滑双方的接触, 使正经交往更加顺畅之外,最大的作用实际上是在情报方面——一个在本地驻留并且行动没有受到太多限制的团体,可以正大光明地获取到太多宝贵的情报。
当然了,与此同时买地在京城的使团, 肯定也起到了相同甚至更大的情报收集作用,但是信王等人很快就发觉,信息的互相交流可以说是一种共赢——你得到了消息,我也得到了消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谁都没有什么损失, 反而都获取了好处。
就比如说这会儿吧, 倘若没有使团在云县, 买地和敏朝的交流, 就变得很滞涩了,将会徒增敏地的猜度、恐慌和防备,甚至于可能催生出流血冲突, 在京城真正的决策层得出结论之前,便把事态给扩大化了。正是因为使团在云县这里耳目灵通,事先就收到了消息,交界处的官府才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让一切都处于控制之中——即便最终要打起来,这也是一场控制中的战争。信王认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毫无疑问,无序正是所有政权相同的敌人。
“买地的军舰出港了?确定不是常规巡游,或者是去鸡笼岛换防?”
虽然毫无疑问,比起情报收集,信王更感兴趣的还是到处摄影,给皇兄写家信,并且和家信的观众乐此不疲的通信——他寄回京城的家信,长期以来并不只有皇帝、皇后等家人才能观看,内宦外臣都有观看,展示的许多细节也难免有人感到好奇,于是便各显神通,辗转向使节团中身份相当的成员写信提问。
其实这些问题就是提给信王的,只是囿于身份、规矩,信王可以主动给他们写信而他们却不便贸然打扰,这也是敏地礼仪所限。实际上在买地这里,通信就像是路上打个招呼一样,根本不存在这么多的限制,多的是人在报纸上看到谁的观点,认同或者不认同,便写信去编辑部请他们转达的。就连信王也干过这样的事,亲自写信给某个话本作家,为自己喜爱的角色呼吁,他是隐名写去的,小说家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份,但还写了回信过来,这种交往也让他感到很新奇,有一种很解放的感觉。
但是,人活在某一身份里,就要为某一身份限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像是信王,他虽然更想去拍爬树比赛,但此刻也不能不暂停脚步,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和曹如商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