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玻璃窗,直接让木头家的采光有了极大的提升,理所当然冬季屋内起居也以这面窗子为中心,只见玻璃窗前,木头在炕上坐着,木头媳妇在炕下走动张罗着,对面已有了人影,便知道已经是有客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胡同里别的住户收了揭贴,心底不安,一大早来找他叨咕。
“嫂子。”
“妮儿来了——大郎,里屋坐去,是我娘家兄弟来了,上回也都见过了。”
木头媳妇容色倒还好,见了卫家兄妹也不意外,爽朗笑道,“是为了揭贴来的吧,我们也正说这事儿呢!因这揭贴,我家一大早来了三四拨人,都是来问的——你们也担心是买活军作闹,是不是?”
看来,有这种担忧的人并不止卫家人,基本有一定脑子的人都会做这样的联想:很好的活字印刷效果,清晰的字迹,横排简体、拼音标注,这全都是买地印刷品的特色。卫姑娘忙道,“难道不是?好嫂子,快别吊我胃口,我这早饭都没吃好,一口气顶在喉咙眼,吃啥都咽不下去。”
木头媳妇一边说话,一边已把两人都让进屋里了,此时受到买地影响,京城这些被买式新风侵染的年轻人,不再那样讲究男女大防了,卫姑娘和两个外男共处一屋也不觉得什么,只是和木头、木头小舅子点头示意,两人在炕上欠身回礼,小舅子道,“这事和买活军的关系倒不太大,除了前头说的,良妃娘娘去买活军使团那里备案,这是真的以外,揭贴并非是买活军印的,而是良妃遣心腹侍女买通了隆长寺刻书坊的太监,在那儿印了发出来的!”
木头一家都是锦衣卫出身,消息自然是极灵通的,而那隆长寺,在箔子胡同附近,也是京中人尽皆知皇家御用的刻书坊,这消息一听就造不了假,卫妮儿的心总算是稍微落回去了一点儿,这才有闲心为揭贴里的内容操心,惊道,“这么说,真有个良妃,这良妃还真要离婚?揭贴里写的,难道全都是真的?!”
木头小舅子刚要说话时,门吱呀一响,刘二小心翼翼探头在院子里,满脸的忐忑牵挂,隔着窗子,一看就知道他也看到了揭贴,并且立刻开始担心起了后续的慈善煤……
抛开这些吃买活军饭的人家,这一日的忐忑、担忧,不论是贫富、老少、贵贱,这一整日宫中城里,最火热的话题也不可避免地都围绕着这份石破天惊的揭贴——
东宫王娘娘,竟真突然要离婚?!揭贴里写的难道全都是真的?不是她和谁人有了私情?——且又何谓‘去买活军处备案’耶?
第481章 背锅侠军
“前往买活军使团处备案……简直,简直是胡闹!荒唐!这还不是干涉内政?!”
清脆的瓷器破裂声,跟随着主人的怒吼声响了起来,屋内的声音为之一顿,随后,主人的声音便更加气急败坏了起来,很显然,意外摔碎的茶盏,本是他的心爱之物。“老刘,还不快来收拾!”
中年长随不言不语,立刻沉默地碎步进门,半蹲在地,用帕子裹着手开始捡拾碎瓷,工部尚书张子赞在书房内负着手,气势汹汹地来回踱步,“这还不是干涉内政,那什么是干涉内政?悍然撕毁协议,凶恶至此!真是脸都不要了!难道就不怕朝中群情激愤,坏了天下人心不成?买活军跋扈可恨!”
“还有那良妃、容妃二女,巧言令色、掩袖工谗之辈,真乃亡国妖妃!偏偏皇帝却如此软弱,可恨,可恨!”
如此不管不顾地痛骂了一炷香的功夫,把买活军、皇帝、内阁,两个闹离婚的妃子都问候了一遍,张子赞方才勉强气平,怒道,“可恨那逆侄,定不知适可而止的道理,此事他一定又要在报纸上大放厥词了!”
他这说的,自然是身在买地的天一君子了,这个人到底是谁,虽然台面上无人明说,但身份也不是绝密,朝中上下该知道的早已知道,张天如便是张子赞之侄——而且还是一个备受欺凌的庶子,张家家风因此饱受同僚嘲笑,听张子赞的亲友写信,姑苏还一度编了歌谣,笑话张家家风糜烂混乱,不是积善人家。
再加上姑苏现在被买活军渗透得厉害,天一君子在报纸上又极为活跃,麾下集结了一帮激进派的新学书生,和敏地的饱学儒士唇枪舌剑,彼此攻讦,而且手段极其下作,他们自发的小册子里,针对敏地发声的儒士,进行极其苛刻的审查——倘若儒士本人是大户人家,好,那你完了,在家乡盘剥百姓的行为,立刻会被如数家珍,并且还声称要组织家乡农户去买地备案。
倘若儒士自家出身贫寒,确实是靠学识传家呢,那也不要以为就能占据道德上的高点了,你既然如此贫寒,是如何能一直读书读到今日的呢?是不是接受过本地士绅的接济?
倘有,那么好了,你自诩君子,来往的都是这些用佃租逼迫百姓的人吗?你的眼睛只看得见千里之外的买活军,看不见身边百姓的苦痛?你还有什么脸叫君子呢?
就事论事这四个字,虽然一向是买活军官方的行事标准,但是,天一君子他不是买活军的吏目啊,只是当地一个出名的书生——或者叫做社评家而已,他这些从道德入手,对论敌进行疯狂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