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帕又一次打断了莫教士的话,“那我们愿意加入华夏国!”
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榕帕对族人们说,“是谁把送来了贵重的礼物?是谁教我们读书认字?”
“是谁为我们整理历史,谁为我们起了姓氏?谁教我们兴修水利,谁给我们充足的大米饭吃?”
“除了要求肉干、果酒、矿石的奉献之外,谁来管理过我们?是占城港吗?”
“不!”
“从来没有人来管我们,是华夏的买活军管了我们!”
榕村的占人们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谁对我们好,我们就是哪国的人!”
“谁来管我们,我们就接受谁的管理!”
占人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的同族攻打他们,驱赶他们,勒索他们,是买活军,买活军带来了这所有的一切,这让人离不开的一切,理所当然的——
“我们当然是华夏国的人!”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只是占人了——”
“我们是信仰知识教的人,是六姐菩萨的活死人,我们——是华夏国的占族人!”
第405章 华夏概念的建筑
“小二, 上茶来!”
“好嘞,客官,是要甚茶?清茶有, 果茶有, 擂茶有, 碗子茶也有,如今天气冷了,还有新鲜奶茶限量售出, 一日就一瓠奶来着, 量已经不多了, 您若是要喝那个, 我赶着到后厨问问去, 别的茶应有尽有, 您尽请随喜罢!”
“嘿,小二,你这茶馆虽然小,可本事却大啊,什么清茶、果茶、擂茶、碗子茶, 你且一一道来,这奶茶既是限量,那就先快去取一壶来,给爷们几个满上了再说!”
“大哥, 大哥算了——”
“吃几杯清茶罢了,倒不必弄那些劳什子!大哥,出门在外,万物腾贵,能省则省!”
且不提这几个打眼一看便是外来的远客, 在茶馆一角低声商议客套着,只听得那帘后响板一敲,说书先生手里捧着两份报纸,俨然地走上了讲台来,茶馆内立刻便是一静,又有熟客问道,“这是新一期《买活周报》到了?”
“听说里头又有新闻呢!”
“那可还不快念起来?”
茶馆内顿时又是好一阵鼓噪——自从去岁买活军船队下南洋开拓之后,《买活周报》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又上了一层楼,尤其是他们开辟的南洋专版,更是各大茶馆招徕客人的杀招了。这南洋专版上,又有徐侠客、张宗子两大采风使撰写的专栏文章,互相辉映,你写南洋物产,我就写南洋人物,你写那南洋驸马的传奇,我就写南洋土人开化纪实,彼此你追我赶的,怎叫人不牵挂着每一期周报上的新鲜见闻呢?
那做生意的,喜爱听南洋出产的风物:各色名贵木料,光是罗列出来就叫人吞口水,立刻想要张罗船只赶往买活军的港口去,还有南洋的矿石、药植、香料、毛皮、宝石等物,原本都是西洋商人的专营,现在买活军公然在壕镜售卖,各地的商家,现在都在物色海船,如今大海上哪还有一艘海盗船呢?做海盗的,把头拴在裤腰带上,抢一次未必能销得了赃,还要担忧自己的船被买活军盯上,逐入深海——买活军的罐头能管他们在大海上吃饱喝足,海盗们可不能,若是被赶到没有海图的深海,他们的命可就越发是有一半都送到鱼肚子里去了!
倒不如正经做点运输生意,如今海边补给已经比从前要方便得多了,且运费也不便宜,这困扰了敏朝百多年的倭寇,在如今买活军管理之下,甚么围剿,什么大战未起,竟是就这样和风细雨,不知不觉间消弭于无形,零星海战固然还有,但早已没了从前那沿海百姓惴惴不安,日夜防备骚扰的乱象可言了。
倭寇变成了运输商,载着各地的生意人们去壕镜、鸡笼岛和云县、泉州、榕城贩货,就连武林、姑苏、徐州、丰饶县这样的通衢之地,也比之前要繁华得多了,天候虽然不好,但这两年间,好在还有一件事是好的,那就是红薯、玉米和土豆,在无数田师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总算是在北方流行了开来,一个县里,能有一半的土地种上土豆了。
是因为南洋通商,让通衢之地们都跟着受益吗?是也不是,如今局势的好转,根子还在作物的丰产上,有了亩产千斤的土豆,北方此起彼伏的骚乱,刹那间便仿佛是釜底抽薪般平定了下来,原本的赈灾,和买活军相比,那都被比成了扬汤止沸之举,土豆、红薯——它们带来的丰富仓储,才是北方的曙光所在!
北方安,四境宁,四境宁则商贸兴,如今朝野之间,除了水西土司,奢、安之间的内斗之外,竟呈现出一片祥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就连藩国高丽的日子都比从前好过得多了,这些丰产作物和汉人的进入,固然带来了高丽两道的汉化,但也让先进的耕种技术流入了高丽境内,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竟也稳定了他们动荡的政局。
自古以来,朝政动荡,除了当权者倒行逆施之外,最大的根源,其实就是饭不够吃,一旦饭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