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双瑶该暂时转移工作重心了。
转移去哪呢?答案其实差不多已经浮现了,谢双瑶回到自己办公室的时候,谢好学已经在等着她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把一封厚厚的卷宗送到了谢双瑶案头,她翻阅了一下,先不禁笑着说,“喝,连佘家的族谱都给你挖出来了!”
随手又翻看了一下常平康的检举信,谢双瑶先不急着看那些细节的调查资料,而是让谢好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学,你说说,你认为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谢好学犹豫了一下,“卑职——我,我!我并非为连部长开脱,不过,这件事看起来的确像是一场误会。”
“误会。”谢双瑶点点头,“倒也能理解,好心办坏事了。”
“是啊,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在生活上更好地照料专家,但是,也不能让佘专家的母亲无偿来做饭,毕竟名义上来说,她是打鱼人,每日打鱼也有一份收入的。我们这里要给她补一份收入,一日二十五文,也不算是多给了。但是,连部长和黄专家都没想到,佘姆妈的素质无法匹配佘专家如今的地位,反而引起了人事上的纠纷。”
谢双瑶倒也认可谢好学的结论,她随意地翻翻卷宗,往后靠了一下,有些出神地说,“确实,可以说是常见的人际沟通成本,谁都没坏心,但是规矩被坏了,大家都很委屈。你也可以说是误会,但是——好学,我觉得这一类事情,可以换做另一种说法。”
谢好学立刻睁大眼,准备聆听六姐的圣训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也被谢双瑶囊括在了里面。
“就像是你的‘卑职’一样,好学,我认为这一系列事件,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旧体制对于新体制的污染。”
谢双瑶说,“事实上,这种污染是比敏朝还要可怕的敌人,敏朝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想让它多存在一段时间——这种污染呢,恰恰相反。”
“我一点也不想让它存在,但是,我恐怕它还将是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去斗争的大敌。”
第365章 人是要管的
谢双瑶是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组织厂卫机构的——而且她更没有想到的是, 连徐子先都曾隐约建议谢双瑶组建一支情报队伍。
当然了,徐老头说这是为了对抗敏朝的厂卫,在鸭头事件上自己也不清白的黄谨, 给她的文书上就说得直白得多了:密探制度历来都是政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但对外,也有对内。或许大同社会,人人都有如意手机, 都有仙脑, 万里如等闲时,密探制度会失去作用,但是在山高水远容易出土皇帝的此刻, 一支有力的密探队伍还是能够对各地的吏目起到震慑作用, 让他们在贪赃枉法时, 心里存着一丝敬畏和忌讳, 不把事情做得太绝。
谢双瑶呢,她是很想假惺惺地表演一番对人性的信心的,但她是个很实在的人, 谢双瑶认为黄谨和徐子先的说法,在他们的经验里也都是对的, 毕竟敏朝衙门里又没有纪检委什么的机构, 御史台更多的还是结合舆论的政治斗争舞台。所谓的风闻奏事, 只是皇权对抗相权,相权内部斗争的工具而已。厂卫制度, 算是兼顾了一部分纪检委的职能, 但肯定没有后世那样的正规。
纪检委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纪检委则万万不能, 谢好学这批更士,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被抽调出来,经过几年的光景,逐渐成形的。这批更士的政审分都很高,大多数都是孤儿出身,所以姓谢的很多,可以说是一支谢家军了。
他们同时也要上更士的专门学校,接受准军事化管理,同时针对买境之外的地方势力展开情报收集工作。当然,对境内吏目的调查也几乎是公开化的,谢双瑶之前在《吏目参考》上发过一篇文章,同时也下发了公文,解释了买活军的举报建议制度——凡是认为现行体制存在缺陷的,都可以给专门信箱写信,而对于上司以及周围同事的不法行为,自然,买活军一向是有举报制度的。而且,若是敢于实名举报,案件会更加受到重视,查实之后,举报人加的政审分也更多。
围绕着这套举报、建议制度,在行政上支付了更多成本,雪片般的信件很快就让文书们都快不堪重负了,吏目们只能采取一些甄别方式:匿名举报的优先级肯定是低的,职务低的亲民小吏,优先级也不高,除非是针对他的举报较多,才会挪出精力去处理,总的说来,目前谢好学一帮人只能先从针对大官的举报开始,实名举报认真处理,匿名举报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去查实,还要定期整理举报内容,向谢双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