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自己认为,周围百姓对她们的来历也是心知肚明,‘总有些看不起我们’。
不管事实如何,存了这样的心,便觉得不愿出去,有些女娘如唐翩翩,她带来了同乡赵大,倒是可以背着她逛逛街,但在买活军这里,健硕昂然的女娘随处可见,被人背负的小脚女娘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很是异样。唐翩翩被背着出去过一次,回来说,“我倒是没看着什么街景,全被人当西洋景看了一路。”
如此一来,她们就更不愿出去了,守着墙外的热闹,只在墙里生活,心里手术的心情也越发急切,都是盼着快些做好手术,离开这宿舍去,找一份新工作,从此完全融入买活军的生活里去。王婉芳私下说,“这样也很好,不然,大家都住得不走了,新来的人该住去哪儿呢?收容人的地方,便不该让人觉得太愉快才对。”
买活军是否特意营造这样的氛围,王琼华是不敢断言的,不过她也赞成,此时的氛围对于促进手术是有好处的。因为课上说了很多手术的风险,不免让很多小脚女娘心头打鼓,若是没有这样的急切感在背后推一推,或许她们一辈子都很难下这个决心——手术固然会死人,但裹足带来的长期感染、营养不良、生育困难,也一样会杀人的。
王家姑侄,是为了追求自由而逃出来的,她们外出的次数要比舍友们都多,而且并未觉得旁人用什么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她们。王琼华对于新生活再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只除了她发觉自己身体的确很弱,做工时经常感到吃力,于是便更注意摄入营养了,她的目标是在十八岁时至少要长到一米六,80斤——王琼华现在十三岁,只有一米三多些,五十几斤,轻得就像是一把柴火,哪怕是做抄书员,做工又怎么能不感到吃力呢?
在这样自由的新生活里,每个人的性格似乎都在不断的滋长,不像是从前那样,只是沉默地低头做着针线,彼此间很少交言。王琼华发觉有很多女娘的性格其实并不讨喜,受过的太多苦,在她们的心里似乎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有些人喜怒无常,有些人毫无节制地伤春悲秋,有些人甚至因为自己要 做活,抱怨着这里的日子比从前辛苦,还不如不来。
这些话是让人想要去反驳的,但一数落起她来,她便立刻纷纷落泪,诉说起了自己的难处,最后反倒是败坏了自己这一天的好心情,最后便只能敬而远之,尽量减少和这种人的来往。
当然,也有好些人不太受这些影响。譬如唐翩翩,唐翩翩这人有个好处,那便是旁人的话她不太往心里去,这对于旁人来说或许不太好,但对她自己来说是个好事。她觉得做完了今日的锻炼,便不会再理会周围人的褒扬或怂恿,而是飞快地挥舞着拐杖,跑到王琼华她们身边来。
“喂,你们到底带了多少钱在身上啊——”
这就显示出这种不听人话的性子的坏处了,王琼华从来不回答她这个问题,但唐翩翩还是每次都问,“那个放脚促进会,说是可以为我们出手术费哩——你说,要不要让他们为我们出啊?”
“说起来,那个放脚促进会到底是谁开的?是谁这么好心,给我们出钱做手术来着?”
第272章 四名善信
三十两银子, 合成钞票那就是三万元,这个价格可以在云县边远处买一座木造的老房子——新房子这个价现在可是下不来了, 最早建在城中的水泥房, 若是二层小楼,现在怎么也要百两银子,在海商那里还是供不应求呢。对于一些还在职业第一线工作的女娘来说, 也不算是太大的数目:当红的折骨缠女娘,手里虽然攒不出赎身的钱, 但十两银子的私蓄总也还是有的。
但,如果有人来借给她们这笔钱, 而且没有明确约定归期的话,要不要借呢?唐翩翩也有些犹豫, 这主要也关系到她们之后的生活, 一辈子都被人安排, 现下自己安排自己了, 绝对的自由下, 反而对将来很感到茫然,做完手术之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呢?
识字的瘦马、名伎,是不用想这些的,她们可以考吏目——如果恢复得好,可以行走的话,吏目也是可以做的, 她们听说过类似的传奇。即便不做吏目, 也可以做账房、做文员, 或者做教师去, 总之不愁未来的出路。
像是带来的钱财最多的庄夫人,就是水师将军的那个小妾,她带了多少银子来,大家都不知道,因为在姑苏城便存到买活军的钱庄里去,她自己只是带了汇票在身上。人家根本都不和这些小脚伎住在一块,到云县就买了自己的房子,开始攒政审分做生意,照旧是呼奴使婢的,十分快活——买活军这里当然也可以雇佣仆人了,一个月为仆人交给官府300元的保护费便好了,另外,至少还要开销700多元的工钱,一个仆人就是一两银子的开销最少,能用得起仆人的人家可比外头少多了。
庄夫人以后肯定是要做商户的,或者做吏目,又或者做报纸编辑也许都不是不能,瘦马、名伎多数都是知书达礼,能诗会画的,总之少不得她们一口饭吃。又或者是如那些从家中逃出的小少妇,原本也是风尘出身,嫁做人妇后,多少都有些手艺在身上,或者是有拿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