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扶着下了台阶来到船前,搭岸的长板上早站着买活军的女娘们,把她们如孩童一样一个个地抱上船,这一船满了便往前开走,下一船来了再上。
姑苏城千年繁华,护城河外,早已全是繁华红尘人家,此处和七里山塘也是接壤,河对岸是一排小院子,如今墙头上都爬了人,见了这么多妇女出行,往昔里定是要打唿哨、喊怪话的,只今日全都被兵士所慑,一声不敢出。唯有低声议论道,“那个火铳……也不知道能打多远!”
言下之意,似乎还因为没打起来而若有憾焉。
城外兵营,要来这里没这么快,白拉们消失无踪,城防营有周巡抚坐镇也闹不出乱子来,女娘们一船一船,很快就上到了最后一船,那小姑娘由一个女仆背着,走在最后,到码头前忽然夹了夹女仆的腰,叫她停了下来,望着码头上站岗的城防兵道,“我认得你,昨晚,你要来查我们,你不愿我们到买活军这里来。”
那城防兵衣着要比旁人鲜亮些,正是昨夜的小队长——他昨夜还和吴老八称兄道弟,今日在这些大官面前却已是显不出来了,众人闻言,都向他这里看来,他也不由得颇有了几分尴尬。
咳嗽了声,还没说话,王婉芳又说,“我的脚每日都钻心的疼,要去买活军那里治脚,为什么不让我去?你叫人劝女儿家不要来买活军这里,说是为了她们好……你哪里知道什么是对我们好?”
她声音不大,但河两岸却是一声不出,小队长面色逐渐涨红,欲要反驳,望着王婉芳的脚却实在说不出话来,王婉芳在他脚下吐了口唾沫。“昨日,你不把我放在心上,来日,也不会有人把你放在心上。”
她不再说话了,只是将那夹了木板,看着庞大怪异的脚夹了夹女仆的腰,女仆往前走了几步,突然转过头,鼓足勇气也冲小队长呸了一声,这才匆匆调下台阶,钻到船上。
周巡抚站在堂前,面色复杂地望着码头,只听得桨声橐橐,一艘接一艘的青色篷船,载满了形态各异的女娘们,缓缓驶出护城河,顺着运河往南而去,逐渐融入水色,这几艘船上不知是谁突然娇声唱了起来。
“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
这便是表子们站街不□□份都爱唱的《擘破玉》,那调儿到最后却忽而欢快了起来,“便今日,天也终做了地,便今日,东也朝向了西呵,便今日,官也成了五更的灯——便死在河上也,我们也是分离的鬼!”
船内突然传出了一阵哄笑声,慢慢的一群人都和了起来,各有黄莺般的娇甜,参差不齐地唱道,“便死在河上了,我们也是分离的鬼——”
正可谓是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只见两岸柳枝簌簌,船影已绝,却似乎犹有余音袅袅,散入天地之间。
第251章 新的报纸正在诞生
“到买活军那里去了!?”
山阳道海州, 登莱巡抚衙门内,一名七旬老者有些诧异地放下了手中的小竹筒,“他是怎么又作兴出这个念头来的?难道登莱的地方, 还不够他造的?到买活军那里去——买活军那里,也是可以轻易去得的?”
“老爷,先放下那个痘筒子罢。”向他来禀报的管家也是提心吊胆,一双眼睛只望着那竹筒不放,看到老者将那装满了痘苗的竹筒慢慢放回桌上, 方才松了一口气, 道,“十三郎的意思是, 孙承祖业,咱们家一向是以医术闻名, 如今天下的医家, 有哪个不去买活军那里学习仙界的医术呢?泉州的雷家,原本也只是本地有名而已, 现在天下何处没有流传他们的香火?便是百姓们拜谢六姐为痘娘娘,那不也捎带着雷郎中在一旁做个捧药瓶的童子么?”
“如今这痘苗粉,已是十分效验了, 不知道那种要靠注射的疫苗, 又是如何神效, 且何为注射,十三郎说也想亲眼看看……”
其实,这些缘由,在武家十三郎离家出走以前, 也都写成信件, 请亲友转呈给了祖父登莱巡抚武叔卿, 信中更写了他自个儿的一些推测:自从攀附上买活军以来,东江岛的态度便日益跋扈,和武叔卿的关系达到了‘行迹已分,精神不合’的地步,那么祖父被调离几乎已是定局了。
既如此,自家的出走,也就谈不上让祖父身处嫌疑之地。因祖父若被调离,一家回京面圣,到时候要去买活军那里,远不如登莱方便,正好他有个朋友在回福建的船上,十三郎便觉得机会难得,错过了实在可惜,因此干脆先斩后奏,直接上船,只留下一封信请祖父宽宥。并说自己一到了云县,便会托人给祖父写信,请祖父宽心云云。
少年轻狂,一至于此,也是让人无奈,武家人自从发现少爷失踪,在府内城里翻天覆地大搜了几日,方才从出行归来的亲友那里收到十三郎的信。武叔卿气也气过了,担心也担心过了,将信仔细看完,闭目思忖良久,长叹了一口气,道,“这该死的孽障,也只能由得他去了!便是死在外头,那也是他的命!”
管家唯唯连声,过了一会,武叔卿又问道,“他平日里,身上带了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