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比较乐观,锦州一带的守将,祖、杨等人,背靠朝廷,补给源源不断,对我们的态度远说不上热络,不过是随意打打交道,防心相当重,甚至对贸易都不热心。而东江军就不一样了,第一次见面就肯让我带走人口,说明东江军很需要盟友扎实的支持,而且对于朝廷的态度也很暧昧,他们受到朝廷的限制也更小,合作的余地更大。
第二支船队到了以后,相信看到这么多物资,东江军对我们的态度会更为亲热,大家建立起信任,便可以告诉他高产稻的事。我觉得东江军对于引入高产稻是没有任何抵触的,反正他们在粮食上永远受制于人,如果在高丽的汉民能提高粮食产量,对所有人都好,我们可以把运粮的份额改为运盐糖,或者在高丽建立蜂窝煤场,这能有效节约运力,也便于技术保密,甚至可以从辽东建贼手里买煤……
这么一来,等到第三支船队,便可以带来稻种,在明年开春以前把这事给办了,不过这件事要注意高丽藩王的态度——话又说回来了,这时候便可见到结交阉党的好处,黄谨那小子真活该他得了那么高的政审分……
黄谨这次想带本家和妻子家的一些亲戚回来,应该的,应该的。这小子真是数一数二的大能人,应该结交结交!
东江军的牛痘接种……
啊,对了,我已经赠送给毛总兵几套买活军的教材,至于《吏目参考》这种东西,暂时还是缓一缓为好,就没给他看,只是让黄谨手抄了两份带入京城,相信黄谨有能力使用好。其实我也很好奇那个很年轻的皇帝老儿,看过吏目参考后会是什么想法……
连豪生不知道的是,他和毛振南都在写信的这个清晨,千里之外的京城,皇帝也正把一封信珍而重之地递给黄谨,他眼下挂着淡淡的青黑,有些亢奋更有些急切地道。
“黄卿,这封信你可一定要亲自送到谢六姐手中,不要让任何人拆看,另外,《吏目参考》的全本务必弄到,光是这篇《恐惧迷信》的文章,便说透了太多道理,朕还有许多问题,简直恨不得想和她面谈,唉!”
随着买活军的势力越发煊赫,谢六姐上京的可能自然也越来越小,皇帝遗憾地一拍大腿,“可惜了!不过,你这次回去,万万小心,你打算从哪里上买活军的船?可千万别走河运了,沿路港口太多,人多眼多,朕这封信可是万万不能落入他人眼中……”
他一拍脑袋,忽而疾步走出屋子,过了一会,怀里抱了五六个匣子走了回来,又挑选了好一会,才选定了一个雕花小盒,对黄谨说道,“你可看好了,这鲁班盒的开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可不要忘了和谢六姐说,这鲁班锁全是我自己造的机关,想的结构,若不是我教,谁也找不到藏信的地方……”
絮絮叨叨的语气中,不觉竟有了些炫耀的味道,俨然已是将昨日还视为心腹大患的谢六姐,当做了半个知己……
第129章 这谁能想到
“铛铛铛!”
天色才刚刚放亮, 船舱外便传来了锣声,买活军的水手们扯着嗓子喊道,“起来吃饭上课了!”
“各自分组报数测温!”
在下层船舱里, 散发着硫磺味儿的大通铺上, 一个个人影蠕动了起来,很快有人挑亮了油灯,又拉开了小舷窗上的帘子,曙色便逐渐透进了底层船舱——虽然上层船舱也不是不能住人,但这一百多名从东江军到买活军治下做工的妇女还是更愿意住在这里,一来是她们觉得自己要摆正位置,也宁可买活军的人对苛刻些, 反而能让他们相信这其中没有太多别的心思, 二来也是为了安全起见,甲板上的船舱都是一间一间的, 大家得分开住, 反倒是通铺这里, 所有人几乎都住在一起,倘若有些水手起了歹意,那么也会被这样的阵势给吓住。
不过,船行已经十数日了, 中途甚至停船补给了一次, 这些水手也还是客客气气的。东江女娘们也已经发现了这些水手的不同——她们在辽东多数都有丰富的行军经验,很知道东江军一般的士兵是什么样子,这些水手们个个会读会写,谈吐文雅, 官话说得也很好, 和辽东这里一向对南蛮子的印象完全是背道而驰:当然, 这里许多都是山阳的老乡,不过即便是一些矮小精干的南方水手,也不是那么的多话嘈杂、狡诈粗鲁。
总的说来,坐福船还算是比较舒服的,这些女娘每年都要乘船在鸭梨江上来往,个个都有好水性,不过她们惯乘坐的是颠簸的小船,而福船毕竟大,要更稳当许多。而且船上的吃食也相当不错,尤其是补给了一次之后,每顿一人能吃两个杠头烧饼,一大碗米汤,还有小咸菜,这就已经是东江岛过年才有的好日子了。
船上唯独少的就是淡水,洗脸是不能的了,大家分组排队,轮着用了马桶,又由今日值日的女娘拎到船尾去倾倒了,又排队去打热水喝——这船上还有一点好,那便是不冷,底舱是大通铺,上百人挤在一起,热烘烘的,还有个锅炉房,早起有热水喝——买活军产蜂窝煤,煤是少不了的。而且东江女娘们眨眼间便发觉了蜂窝煤的好处。
“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