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工作便是很大的促进。”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我们对外扩张的脚步上,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倘若我们在对外交往时首先散布关于我个人的迷信,那么任何举动都会便变得更为简单轻松,从江西道、之江道再到广府道,关于我的种种信仰正在自发的流传……许多吏目免不得会想,如果我们再加把劲,再努力地加以宣扬,或许我们扩张的脚步会不会更快呢?”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我将从历史和科学两个角度向吏目们说明,为何恐惧和迷信永远不能成为统治的主流,甚至应当成为吏目极力避免的两个要素……”
“……这……”
若说刚才看周报时,徐子先是聚精会神,那他现在简直可说是正襟危坐了,大滴大滴的汗水不断从他额际滚落,但他却顾不得擦拭,而是贪婪又紧张地望着眼前的‘帝王心术’——这或许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有人如此公然地对旗下所有吏目宣讲帝王心术,这和儒道不同,乃是赤裸裸的王道!
别想那么多了!他按捺着心跳,抓起茶杯大呷了一口,往下看去。
“首先让我们从历史谈起——便从周朝以前的殷商时代开始说起……”
殷商!
徐子先手里的茶杯落到了地上,他一把揪住胸口的道袍,大口大口地喘息了起来:谢六姐竟知晓商王世系的历史!
她怎敢反对宣扬迷信——她竟知晓商代历史,还说她不是真神在世!
第119章 徐大人读报(下)
三皇又五帝, 夏商而至周,这是金石学中极少人涉及的领域,自然由于《史记》的关系, 凡是读书人均不怀疑在周以前,有这么一些远古的朝代,但此时学界关于周代的金石文章还偶能流传, 却从无人考证夏商历史, 这自然是因为相隔了数千年, 一切遗迹均已灭失不传的关系, 甚而在敏朝回望汉唐,也觉相距遥远,许多历史的细节难以考证,唯有《二十四史》等流传史书之中,可以想见前人的一些风采。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 史书记载的多是政治风云, 但对于前人的生活细节乃至社会风气,敏朝人所知的只有史书上的寥寥数语,便是此时的金石学, 也还是以器物考证为主, 学界对于敏以前的民众生活所知甚少,甚至在本朝立国之处的许多民生往事,如今也已经失传。在敏以前,可以说直到周朝, 于政治得失, 众君子是烂熟于心的, 《史记》毕竟也是四书五经外必读的一本。此外还有更艰深的《左传》、《公羊》等等, 其中的确也提到了不少商周交际时的大事。
但除此以外, 周朝以前所有的历史,便都藏在蒙昧之中,人们既不清楚夏商之人是如何生活的,也不清楚他们采用何等政体,只知道一些零散的故事与人名传说。这些传说在民间敷衍出了不少话本小说,如《东周列国志》、《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等等——前些年又出了一本《封神演义》,将这些民间的传说捏合在一起,虽然也颇为畅销,但在明眼人看来,这都是托辞上古,讲的实则还是今日的故事,要说真实性那是半点没有,也从未有人如谢六姐一样,自如潇洒地谈论夏商的政治制度,言之凿凿,仿佛眼见……
“凡是读过一些通俗小说,又或者爱去茶馆听书的吏目都清楚,商似乎亡于帝辛,即商纣的倒行逆施,而苏妲己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倒行逆施,在话本中被描述为花样百出的酷刑,还有奢侈的游乐,似乎这便是亡国的根本。但周人对此的看法不同,在周人的叙述中,商纣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远贤臣而近小人,这里的小人是什么意思呢?是道德品质低劣的人么?并非如此,商纣想要提拔的是出身平民与奴隶的臣僚,于是他原有的大贵族与巫觋拥趸顿时背离了他的权力体系,商的内乱,使得周人有了壮大自身的机会,最终完成了周代商的壮举。”
才刚刚是读了几句话,徐子先已有些呼吸困难了,他不得不解开了道袍的系扣,又连喝了两大口凉茶,这才勉强冷静下来,谢六姐所说的,她所说的……
他不知该如何概括,甚至不知道吏目参考原定的读者是否能看懂这篇文章,眼下只想着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探索殷商灭亡之秘。商人好巫,这一点的确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但究竟是如何好巫,而巫觋在商人的政治生活中又占据了怎样的地位,典籍中最多也只是只言片语,徐子先专长不在此,仓促间难以引经据典,但谢六姐看待历史的方式让他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说被完全吸引。
“以恐惧和迷信来维持统治的政权,以殷商为巅峰,商人将迷信和自己的生活完全结合在了一起,他们也随时随地都在面对神权的恐惧,商人不分大小事,不是占卜,就是贞问——这是两种迷信的方式,占卜可以理解为摇骰子,以此来在几个选择中做决定,贞问则是询问巫觋,通过对日影和龟纹的观测,对于将要询问的事体做出倾向性的判断。”
“在如今的我们来看,我们已经知道了日影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并且划分了节气,也知道了骰子和事情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在我们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