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买活 第46节(3 / 7)

草帽,面膛被晒得很黑,站在社树底下,身旁栓了一头驴,他身旁是扫盲班的学生们,十几个零零落落地坐在那里,年纪有大有小,都好奇而又敬畏地看着‘买活军的军爷’,军爷们是常来村里的,而且面目不一,有时是凶神恶煞地来抓人,哪个村子没有被抓去了的农户?从此便再不见回返了——还有些是来给他们种痘的,有些是带了赤脚医生或者货郎来宣布新习惯的,前阵子甚至还带了书来,在村里开了个拼音租书铺,只要是会拼音的人都能看得懂其中租的书。

今日的军爷是来登记牛痘人口,进行第二波接种的,张大乙过来签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他照本宣科地说了些话,“你自家要知道,种了牛痘也要发烧的,而且或许会高烧,虽然不至于烧死人——目前都还没有烧死人的,但倘若烧傻了也不好埋怨什么,若是不情愿可不种的,可明白?”

“明白的明白的。”

“你家有人出过天花没有?有人得肺痨没有?其余重病有没有?”

一一都问答过了,吏目这才给他登上了名字,也并不急着叫他走,而是一边核对着另一本册子,一边漫不经心地问,“你最近地种得可还好?插秧机用了没有?什么感觉?”

买活军实在是太喜欢出机器了!他们什么都用机器,脱粒要用脱粒机,而插秧机竟也要用插秧机!这是去年起新出的一种机器,当时在泉村隔壁的水村搞了几亩田做‘试点’,已引来许多人看热闹,而今年才刚开始在泉村这里推广,也是因此,泉村的官爷来得特别的多,时常会有一些‘田老爷’——许县的村民这样尊敬地称呼着来教他们种田的吏目——到泉村来,视察着插秧机的使用。便是急着回去做活的张大乙,谈到这插秧机也不着急了,连忙说道,“好用是极好用,只还有些顾虑和想头,想向田老爷们请教哩,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再来呢?”

第102章 筹措买牛钱

田老爷们是经常来的, 他们的工作便是在各村之间走动着,一面考察各村的农耕进展、禽畜蓄养,以及村落的天候水文, 并协调着各村的用水,还要往上汇报, 请买活军来兴修小水利,当然了, 农闲时分他们也来组织修路,甚至就连村落的搬迁都要参考田老爷的意见——这些田老爷很多都是临城县和许县人, 受到了吴兴县民的极度敬重,因为他们的到来,吴兴县的农户们学说官话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因为田老爷们是听不懂本地土话的, 而那些搬迁来的新户头倒也因此得到了沟通上的实惠。

“这几年雨水都还挺好的, 天气虽然时冷时热, 但到插秧的时候也总能暖和起来, 这都还算是老天保佑了。”

过了三数日, 田老爷果然又来了,他们和所有的农户一样, 随意地趿拉着泥污的草鞋, 在土路上踏踏地走着, 裤腿也高高地挽了起来, 时不时就跳下田去, 查看着秧苗的深度, “插秧机在最后几株秧苗时往往会出差错, 不是插得太深就是插得太浅, 还是得拔一拔——张大乙, 是你吧?上回你说还有什么顾虑?可以说来听听。”

“对对,便是这秧苗在最后几株时往往轻重不一。”张大乙连忙说,“这秧苗不是长不住,便是被水给淹了,小的之前试着使时便有发觉。再有一个,便是这插秧机是否每次使完了都要里外的擦干呢?若是都要擦干,便费了些功夫,也不好安排,可若是不擦干,便怕它锈蚀了,不好用了,可不就糟蹋了材料?”

因为还在农忙时分,跟着田老爷看热闹的村民并不多,但听到张大乙的疑问,也都不由得点头称是,因为村里并非是按户发给插秧机,而是若干户共用一个插秧机,大家轮着按时间来排——农户恰恰是最需要合作的,从播种插秧的时间,再到收成时大型农具的分配,都需要老练的村长协调,既然大家用的都是一个种,那么插秧的时间分了早晚,收成的时间也就有了早晚,分出几天的空档来,就可以很有效地防止收成时争稻桶、争脱粒机和争碾磨的冲突。

也因为如此,这时候各家的手脚要格外的麻利,机器在交接时也要双方认可,张大乙一家天还没亮就起了去捆秧苗,刚露出曦色就将插秧机准备好了,两个壮劳力轮流上阵推车,闲着的人便捆扎搬运秧苗,如此忙了一天半就将十亩地的秧苗都插好了——确然省力得多,若是以往,一个人一天能插一亩地的秧苗便算是好的了,十亩地非得两个人忙个五天才行,而且每天下地时腰背那酸痛就别提了,到了家什么活也做不了,只想躺着喘口气。

虽然如此,但他想的是若还能再省力一些便好了——第一天忙完了,他媳妇拿了布里外地插机器,抠土块儿,点着蜡烛忙了一个多时辰,第二日起来还担惊受怕地一再检查,就怕锈蚀了。张大乙心里便想着,眼下是免费地用,用完了就收回去了,将来若要几户合伙买,他恐怕未必愿意出钱,因为倘若插秧机如此容易锈蚀,那么只要一户人家疏于养护,这机器便不能用了,而这实在是很说不清的事,到时损失又该如何来分配承担呢?

再者还有一点,便是和最多数日的插秧比,张大乙觉得若能在耕田上有了新式的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