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交集便不太多了,等黄大人回到许县时,他们又早出发去别处贩盐运人。两人眼神相对,都有些尴尬,但旋即各自露出笑容,招呼了几句,吴老八颇为热情,叫道,“此间事忙,稍后来寻老哥喝茶!”
过了几个时辰,他果然来拉了黄大人、王老爷一道,去一层甲板上找了个空隙处泡茶谈天,又解释舱内居所实在狭小,他屋里也有五六人歇宿,不便招待云云。
看得出来,他是此行买活军的总负责人,那么找黄大人、王老爷来谈天便很正常了,从海宁到云县至少要十天航程,期间会出什么事谁也无法保证,二百多人在一艘船上,还有许多孩童,若有事,是需要黄、王两家出人出力的。这种同行人之间的交际在此时非常必要,黄大人和王老爷对吴老八也都颇为客气,王老爷比较关心食水,“人多了,食水也要得多,补给要计划充足才好。”
吴老八笑道,“我们都几次验算了,打出了50的余量,这个不必担心,也不会离开沙滩太远。”
他说到这些数字,显得颇为笃定,明显是心中有数,黄大人暗暗点头,王老爷也是面露欣赏,因又问道,“操舟的可是咱们买活军自己的人?”
吴老八道,“这是查家的船,还是查家的水手,不过贵客尽管放心,我们这里也是有些屏障的。”
他言谈间流露的是绝对的自信,黄大人心中一动,问道,“短波?”
见吴老八微微点头,便不再问了,王老爷面露好奇,却也没有多嘴。而是举杯喝茶,笑道,“吴老弟,你内眷找你呢。”
果然见到一层舱门口,有个年轻女娘伸出头来,张望着吴老八,神色间仿佛二人关系是很亲近,吴老八见了,倒仿佛有些烦恼似的,道了声失陪,起身走开了一炷□□夫,方才回来坐下赔礼。只是他仿佛多了些心事,不时便有些出神,黄、王都看在眼里,只不动声色,倒是吴老八烦了好一会,索性举起茶杯向黄大人请教道,“王老爷一门贤达,便不说了,黄大人,您也是个聪明人,去年咱们兄弟都瞧出来了,心中也很是佩服,如今有件烦事,倒不愿和弟兄们说,还想请您二位给出出主意。”
他恭维王老爷不过是客气,但夸奖黄大人这话是真心实意,黄大人还是看得出来的,原来他连裤腰带都没有,尚且还能散发出《斗破乾坤》中所说的霸气,震摄住了那帮私盐贩子。他心底也颇有些自豪,忙道,“太过奖了,您有什么烦难,请只管讲。若能帮得上忙,我们二位必定不会袖手。”
吴老八苦笑道,“这倒也不是旁人能帮得上忙,是我心里拿不定主意而已……您二位多少也瞧出来了,这和我的婚事有关……”
第85章 新婚俗
说起这帮私盐贩子, 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的变化也相当不小。第一个便是外出的频率变得比以前更高, 算下来几乎是毫无休息,刚走完一趟,休整个天的,便又要动身出发。一年下来是走了往常三年的路,又因为往往要携带大量的妇女儿童迁徙,经过了变故也比从前多了不知多少,一年下来, 他们普遍比从前更要老练得多, 而且已经可以说是个个识文断字,充分地体会到了识字的好处。虽然出门在外,但由于买活军的兵士总是跟着他们一道走,侥幸也未曾断绝了学习。
第二个变化, 则是收入比以往要高, 而且是高得多,在买活军治下,这群私盐贩子的收入也算是高的了。他们出门在外, 每一日都有危险津贴,若是受了伤、生了病,所有的花费也都是买活军包了去,吃穿住行都不花自己的,除了私盐的利润,还有危险津贴, 若是立了功还有奖金。在民众收入普遍徘徊在750文到900文一个月的时候, 他们的月工资是三千文起, 最多的一个月甚至可达到六千、七千文。
非但是收入的提升, 他们的社会地位,悄然间也有了极大的改观。一年过去,去年带回来的那些成年人,如今许多已是扫盲班毕业,在许县一带安了家下来,这些人见到带他们回来的恩公,自然是毕恭毕敬,有些念恩的,还买了礼品去看望盐贩子们。还有那些被带回来的孤儿,有些十岁左右的,已开始做半日工——吃了几个月的饱饭,又上了课,虽然也还思乡,但逐渐习惯了本地的生活,渐渐地也品出了好来。
这些孩子们并不知道有些人在背地里过问过她们的安危,她们除了曾见过一两面的六姐之外,最感谢的便是孤儿院的教导老师,以及把她们带来这里的叔叔阿姨。见到吴老八这些人,都抢着叫叔叔,上前问好,有些还买了一两文对他们来说很珍贵的‘叮叮糖’,来请贩子们吃。
这对私盐贩子们来说,在财政上是个损失——还真能吃孩子们的糖不成?有些贩子心软些,如小耳朵,每每在街上被孩子们围上,都要破费个十文买糖分发,后来还是孤儿院来训斥了他一番,说是不能让孩子们养成这样的习惯,方才有所收敛,不过他也是私盐贩子中最惦记这些孤儿的,每每返回许县,都去孤儿院探望,他有个小妹子,七八岁上一病死了,大约便是把过往的遗憾寄托在了这里。
便是吴老八,也比平时更关心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