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累死,她手下现在已有煤矿、铁矿、盐场、糖厂、养殖场等等,任何一间企业按敏朝的标准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企业体,而且每个企业情况都不同,规章制度只能靠负责人从工作中总结、设计、反馈,所以她非常欣赏谢大哥这种凡事想在自己头里,积极学习进步的精神,多次通报表扬,并且从资料库里找了现在这本著作,让谢大哥自学。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则》算是科学管理的开山之作,时代背景也更接近于敏朝,没有那么多内容要删减编辑,谢双瑶草草翻阅增删了一遍就丢给大哥,谢大哥读过之后觉得很有裨益,只是有些概念并不适合本地的情况,而且其中有很多文字过于深奥,还是要再加以润色,最近他集中在重修《科学管理原则》,当然没有时间去和一个新婚妻子相处,在他的理想中,大概明年等这本书的本土化完成刊发之后,他的婚姻可以进入议程。
不过,谢大哥对娶一个远方表妹兴趣不大,也觉得娶一个普通的彬山女娘似乎有些浪费,既然谢双瑶距离成亲还有个七八年,那么他觉得自己的婚姻或许可以成为谢双瑶的政治筹码,如果谢双瑶到时需要笼络一些新占之地的大势力,他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婚姻,作为双方修好的桥梁。
在兄弟姐妹之中,谢双瑶和大哥的关系是最好的,两人虽然说不上无话不谈,但也轻易不会产生误会。谢双瑶知道大哥这么做并不是在营造‘忠君无我’的人设,而是很务实的考量,他也不觉得自己在牺牲什么,而是在时下人的认识里,缔结婚姻的前提有很多,门第、财势、政见、祖籍……对,甚至连祖籍都是很重要的一环,但爱情却恰恰不是前提之一。‘两个人必须彼此相爱才能结婚’,这种话在此时说出来,并不会让卫道士勃然大怒——卫道士只会对一些有威胁性的,普遍的道德败坏行为勃然大怒,‘两个人必须相爱才能结婚’,就像‘太阳是方的’一样,只会让他们微微一笑,宽容地说一声‘倒也有趣’。
要不要破坏这个认知呢?谢双瑶发现她又一次进入两难,她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该怎么重新设计现有的婚姻制度,也没想到过穿越之后天天都要面临这种类型的灵魂拷问,但事实如此,现在她不由又是自问:她需要怎样的婚姻制度,穿越前的婚姻制度是否合适现有的社会土壤?
第48章 如果真有abo就好了!
要想明白现在的买活军需要怎样的婚姻制度, 就要明白现有的婚姻制度是如何,是否合适买活军的需要。谢双瑶一向是注意观察的,也要求她看重的手下为她观察社会, 撰写报告,她自己或许没有自觉,但这其实是田野调查在这个时间线的第一次现身。在此之前,民间的婚俗从未被真正总结过,后世的研究者只能通过零散的笔记以及空洞的法律来想象历史中的婚姻风俗。
但大敏律如果有用的话,现在谢双瑶一家恐怕早已死在北方了,因为大敏律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流民、逃户的,按照大敏律的规定, 蓄奴、纳妾也都是有品级的人家才能享用的特权。在‘皇权不下乡’的默认现实之下, 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和法律其实是两条并行不悖的平行线,比如大敏律虽然规定了无品级不能蓄奴, 但就不说是那些乡中大豪了,哪怕是殷实一些的平民阶层也多见用收养关系来掩盖蓄奴、纳妾的情况, 或者干脆就直接年抛——在太平时代, 女人还没那么罕见的时候, 把乡下来的年轻姑娘收为养女,数年后给钱还家, 这也是很常见的现象。每一条都是在法律的空白区间打擦边球,纳妾的确是违法的, 但我也没纳妾啊,你不能连收个养女都不许吧。
当然,这些年来, 随着世道越来越艰难, 民间养活女婴的概率大减, 穷得在家没饭吃,但却又还没穷到在襁褓中就被处理掉的少女变得更加稀有,这样的现象也就随之少见了。婚恋习俗也是一个道理,民俗总是随着社会局势在不断变化,和数十年前不同,此时在民间乡里,最为流行的婚俗就是童养媳了。
按照买活军观察的结论,这是由于治安逐渐败坏,女人又越来越少,年轻、无田、无工的流浪汉越来越多,这些流浪汉往往是社会上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他们没有钱娶妻,却也不可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社会现实:身为底层男性,在大敏朝成家的概率不到三成,达官贵人占有了大量的□□资源,底层女性成活率低……种种因素导致他们很可能到老到死都是光棍,留下后代并平安养大的几率接近于零。
在谢双瑶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接受过最基础的教育,其实就只能算是半个人,剩下一半是野兽,这些流浪汉接受过教育的可能性趋近为零,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倒是百分之百,她有过切身体会,一个人如果长期吃不饱,就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只能是靠本能活着。而年轻力壮的流民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唯食与色,吃饱了以后他们就只能想到□□。既然家里没有女人,或者干脆没家,那么野兽的本能就指向一个直接的结论:去偷、去抢,只要偷到了抢到了,那就是自己的。
乡间的年轻女子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人身威胁,在这个年代,不让未婚女子单独出门有时并非是出于古板的道